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管理 > 党建

共话青年担当 立志教育强国——八十中师生代表参加“党的创新理论与青年发展”论坛

发布时间:2024-12-16

11月30日上午,由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党的创新理论与青年发展”论坛在北京青年政治学远举行,我校范晓琼副书记、思政教师史达为、姜鹤遥和高二学生崔清汉等学生参加。崔清汉作为高中学生代表在青年学子论坛上作报告。

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发展”为主题。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新疆、黑龙江、山东、安徽等地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领域的专家、青年学者、大中小各学段青年学子、学院专兼职思政课教师300余人参加。崔清汉以《绘梦教育星河 共创2049》为题,分享了《中国式现代化概论》思政选修课的开展,学业课程设置、主题研学、科技竞赛等我校教学特色,并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认识,主要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教育发展,确立了自己振兴乡村教育、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为深化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提升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引领同学们了解时代发展趋势,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自今年2月起,我校思政课教师团队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共同合作开发了《中国式现代化概论》选修课。借助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专业力量,在八十中注重创新与实践的教学土壤中,把大学课程的专业理论引进中学,讲透党的创新理论,通过讲故事、讲实践、讲理论的方式,构建起深厚、生动的思政课程,把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向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新高度。课程在同学中引起强烈反响。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历程,更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深度思考强国担当,表达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决心。生动体现了党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在立德树人、激发青年奋斗热情方面的转化。

 


-- 师生感受 --

高二14班

崔清汉

论坛上,我们共同观看了国内首部思政教师题材电影《我要当老师》,影片讲述了一位青年教师在自己的高中老师等人的帮助下逐步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担当的支教老师的故事。在论坛开始前,我准备了很长时间的发言稿,并且多次修改,就是希望能够更好呈现出我们当代青年学子对于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而为了不显得发言空洞无物,我主要聚焦了教育强国和乡村振兴来阐释。不过在发言前,我在台下又担心自己所讲的内容是不是有些跑题,和中国式现代化本身没什么太大关系,而看完影片中的支教场景后,我心中深受触动,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于是我拿起笔现场临时改稿,将我观看影片的感想融进了发言中。我以为一份好的演讲,应当言之有物,个人的真实感想注入其中,或更能体现出我们的精神和信念。

高一10班

白怡沫

此次论坛是一次思想上的盛宴,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年们的思想,在此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各位领导专家的讲话也使我受益匪浅。在新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广大青年更应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扎实理论基础。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时代背景下,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高一10班

李家宇

“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这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长在当天说的一句话,也是影响我最深的一句话。在参加论坛这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叫《我叫要当老师》,讲述了一位年轻的思政教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中由青涩到成熟由死板到开放,由自私到包容,由遭学生嫌弃到备受学生欢迎最终去山村支教,收获了事业与爱情双赢的故事,这部电影我感触很深,主人公从小时候不学无术到一名伟大的思政教师,这段经历深深打动了我,让我体会到青年人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与不屈精神。随后,又有初中到博士各个学段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者上台发言,无一不强调了青年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继续发展下去的重要性,使我深深受到了鼓舞。

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上,我们作为有生力量,应坚定理想,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永做时代的弄潮儿。更应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坚定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高中思政教师

姜鹤遥

作为一名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的毕业生,我的心情是遗憾的,我似乎回到了学生时代,跃跃欲试地想作为研究者在论坛上发言,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党的创新理论与青年发展”的话题。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我的心情又是欣慰的,因为我看到同学们在论坛上发言:同学们能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开设的选修课“中国式现代化概论”中学习到如此多的知识、激发如此积极的情感,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如此生动的成果,远远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期。

无论是影片、学子论坛或是专家学者的分享,都将党的创新理论与青年发展相结合,这是我未曾深耕的领域。论坛后,我深感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今,站在三尺讲台上,我深刻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青年群体在理论传承与创新中的独特作用。同学们的热烈反响和深刻见解,让我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热情拥抱和深入思考。这份欣慰与自豪,激励着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将党的创新理论以更加贴近青年、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更多学生,为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政治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