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校区 > 北校区

读书 行路 阅己——八十中北校区徽州研学之旅

发布时间:2024-04-29

古风徽韵 薪火相传

“山水含青瓦,古韵徽州间。”伴随着三月和煦的春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校区初二年级的同学们开启了“古风徽韵·薪火相传”徽州研学之旅。出发的高铁像一支离弦的箭,同学们的心也随之飞奔向徽州,为期五天的研学活动正式开始。

Day 1

第一站是徽州雕刻艺术博物馆。开营仪式后,同学们踏进展馆,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深入了解了徽州四雕的发展历史,并欣赏了栩栩如生的竹雕、砖雕、木雕、石雕文物,体味到了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参观过后,同学们进入雕刻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竹雕制作方法,并亲手雕刻了戒尺,深深感受到了各位徽雕大师的不易。这使同学们对徽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迫切地想了解更多徽文化。

Day 2

春日的清晨,东风徐徐吹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同学们深入谢裕大生态茶园,体验采茶的乐趣,并近距离观摩了茶叶的制作。而后,大家踏入茶文化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习了泡茶方法、敬茶礼仪,并以游戏的方式认识了更多的中国名茶,了解了更多茶背后的故事。

午后,同学们前往歙县,在歙砚博物馆中参观了各式各样的砚台,认识了几种雕制砚台的常用矿石。在了解了歙砚历史后,同学们拿起刻刀,精心设计,亲手雕刻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砚台,也见识到了雕刻师傅高超的手艺。

傍晚,同学们前往徽州农村,在金灿灿的油菜花田间肆意奔跑、欢笑,用一张张照片将此刻的美好凝为永恒。随后,同学们分散到各个农家,和爷爷奶奶一起亲手制作徽州特色“包袱饺”,共进晚餐。大家还按照徽州作客礼仪,为主人亲笔书写对联以表谢意和祝福。乡村人的淳朴热情深深感染了大家,浓浓的徽州风味也深深地刻在了大家的舌间与心间。

 

Day 3

第三日上午,同学们打卡了徽州古城和渔梁古坝。在徽州府衙、古城墙、许国牌坊、陶行知纪念馆的游览中,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徽学”发祥地的古朴魅力、“东南邹鲁、礼仪之邦”的庄严韵味。渔梁古坝上,伴着哗啦啦的水声,全体同学齐诵《少年中国说》,慷慨激昂,热血沸腾。

午餐后的下一站是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大家一边仔细观看,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仿佛穿越回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无不为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赴国难的拳拳爱国情所震撼,心头久久不能平静。带着对先辈们的敬意,全体少先队员集合于鲜红神圣的队旗之下,举行了“离队建团”仪式。

随后,同学们沿着屯溪老街漫步。古朴的徽州建筑与时尚的店面相融合,现代科技又与古人的工匠精神相映衬,呈现出一派古今交融的独特风情。

晚饭时间,同学们手握银票,穿梭于“胡不欺”集市的小吃摊位间。大家三五成群,自主规划,在品味美味的同时领会了财务管理的方法与分享的意义,有了很大的收获与成长。 

Day 4

第四天,同学们来到了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亲自体验徽派园林的建造。大家手拿图纸,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井然有序。完成后,大家望着自己的作品,成就感油然而生。颁奖环节,获奖小组在喝彩声中登上领奖台,领取属于自己的荣耀。在体会了劳动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后,同学们高唱《我和我的祖国》,报国之志随乐曲高扬。

下一站是宏村。村庄斜卧山前溪边,粉墙黛瓦掩于葱茏草木之中。午后波光与斑驳树影裹挟了无数古时的梦境,微风淡淡一抹,便是一幅山水长卷。沿缓缓流动的细水,踏生满青苔的石砖,大家赏如画的建筑,品如梦的江南。初见一声赞叹,离时已是画中人。

晚间的闭营仪式上,同学们聆听了黄梅戏名家现场表演的《天仙配》等戏曲,并穿上戏服,和戏曲老师学唱黄梅戏,其乐融融,笑声不断。

Day 5

最后一天,同学们走进徽州糕饼博物馆,近距离了解了徽州的糕饼文化,并在糕饼师傅的指导下,亲手制作了黄山烧饼。手捧着独属于自己的香喷喷的烧饼,大家成就感满满。

离别前的最后一站是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大家从历史沿革、建筑特点、文学传承等方面再探独特的徽州文化,体会到了其传承千年、绵延不绝的魅力。

本次研学将劳动教育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充分融合到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采茶、亲自务农并做饭、建造微型徽派园林令同学们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意义;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离队建团”仪式将同学们心头的爱国热情点燃。此外,每一天的行程实际上也都是一堂堂生动的特色实践课程。在山水中、街巷间、场馆里,非遗文化实景课程、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人文历史实景课程、特色美食实景课程、人文建筑实景课程、非遗传承实景课程、园林艺术体验课程等众多课程也在悄然开展,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更激发了大家不断探索、发现的兴趣。

五天时光悄然逝去,研学之旅有辛劳,也有欢笑。回头望,点点滴滴都值得回味。我们试图用相机与笔尖记录一切,留下青春与钻研的痕迹。但如若将这段记忆化作多彩的线绳,编织心底,便将终生难忘。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学生感受 

初二15班 陈天臻

三月末,我们跟随学校来到徽州研学,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四天。

上午,我们来到了徽派园林研学基地,亲自体验徽州园林的营造。大家分小组开展活动,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搬砖,有的负责种植……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在飞扬的尘土与滴落的汗水中过去了,望着空无一物的平地变为精致的微缩园林,成就感油然而生。一次全过程的劳动,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不易,同时联想到古代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园林景观,便由衷地赞叹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辛勤。最后,我们目视国旗,高唱《我和我的祖国》,报国之志随乐曲高扬。此次难得的研学经历、研学期间欣赏到的壮美河山,都是祖国所给予我们的,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应从小立志,并将其与“国”联系起来。

午后,我们来到宏村。宏村斜卧山前溪边,白墙黛瓦掩于葱茏草木中。午后的湖中波光与斑驳树影裹挟了无数古时的梦境,一层薄雾淡淡一抹,便是一幅山水长卷。迈过几级台阶,上了一座极窄的石桥,向左右张望,圆形的细小水生植物遍布,随水波微微摇晃。近岸,一小块区域以扁石围起,里面便是“藻荇交横”之景。沿缓缓流动的细水,踏生满青苔的石砖。我们赏如画的建筑,品如梦的江南。阳光不肯久留,余晖下,我们踏上归程。初见仅一声赞叹,离时已是画中人。在这如水墨般的村落中漫步,与这片不同于繁忙都市的土地共同呼吸,心中郁结排解,心旷神怡。

初二20班 陈瑞婕

犹若山林中的松鼠家族,我们在崎岖的学业之径上筑起了牢固的藤蔓,每个动作传递的是智果与勇气的交换。团队,那株古老巨树,即便曲折蜿蜒,仍脉络交织,风雨共承,耳旁响起团结的私语,谱写着共生的颂歌。黄山…一切记忆仍是那么清晰。

我们乘坐着六个小时的高铁来到了传说中的黄山市,激动和人潮鼎沸。

我记得这个旅途里的许多,旅途的回忆就像火花一样,进溅在我的记忆中,升起又消散。初遇安徽时,我们在徽字号博物馆,热闹又满怀着期待,一群人浩浩荡荡就走进去了。竹刻是那天最有意思的,迅速组队,我们在讨论怎么刻比较方便,我被选了上去发言,很幸运。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竹刻结束,组内有人把竹尺刻成了镂空的,镂空的竹子扬起来对着阳光,阳光洒下来,伴随着欢笑声,我希望这一刻能再久一些。

去鲍家农家乐的时候,我们去了一片油菜花海,金黄色的一片,就像那成熟时候的麦浪,和大家走在里面就会觉得很开心。

在农家乐的时候,我和组员们一起体验起了那里的生活,写对联的时候,院里下起了雨.“天呐,怎么下雨了?”“要不要挡一下?”

是不大的毛毛雨,为数不多的需要挡雨的人,但是却又数也数不清的将近十把雨伞,我们被圈在雨伞下,大家挤在一起,一边笑一边看人写对联。

记得第三天我们一起去刻了砚台,经过老师的讲解很快我们就开始动手制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有人画上了自己心爱的家人,有人刻上了自己钟爱的狗狗,有人刻下了自己热爱的东西。我们一边刻一边互相给对方讲着这些砚的故事,你会通过这些砚台对你身边的同学有一个不同的认识,每一个砚台就像一个人独特的守护神或是小精灵。我也收获了我给自己家猫猫特制的砚台。

第四天的时候,我们好像去了徽菜博物馆,回来的时候我们坐着大巴车,讲解员“叮咚”建议我们不妨唱歌试试,大家唱起了曾经耳熟能详的班歌,或是在重要时刻唱过的重要歌曲。最后让我们记住的不是这些歌,而是这些歌伴随着的那个特定时刻的回忆。

“也许值得纪念的事情不多

至少还有这段回忆够深刻

是否远方的你还有同样感受

成长的坎坷分享的片刻

当我又再次唱起你写下的歌

仿佛又回到那时候”

夜里的高铁到站,灯火阑珊,我又乘着六个小时的高铁回到了北京,一切还是那么的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你们。

河流柔顺地抚过行程终点,带着不舍的记忆轻轻摇曳。曾紧握的双手编织出无形纽带,愈久愈韧,宛如夏日暖阳消融坚冰。团队凝聚力,如同橡树生长,无声而强大,证明友谊熔炉的热度胜过一切寒冬。未来航程,愿友谊之轮永不停歇,因它的价值远超所有学术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