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点亮青春梦想
11月26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校区初二语文组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圆满结束,参与此次活动的有语文教研组长赵永红、初二年级主任管俊以及初二年级全体师生。此次活动是语文组系列课程成果展示,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深刻领会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学生汲取精神力量,勇担时代责任,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次活动以三个专题展开,分别是“人物篇”“长征篇”“思想篇”。
人物篇
初二17班的同学首先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舞台剧,生动再现了《红星照耀中国》中遵义会议的历史场景。然后,同学们以精准的表达,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领导人在关键时刻的卓越风采,展现了他们的非凡智慧与革命贡献。接着,通过深情的讲述和形象化的展示,同学们生动描绘了红军战士们在长征中的英勇事迹,充分展现了他们无畏艰险、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将目光延伸至当下,提出了“新时代,也有这样一群具有红军精神的人们”,例如消防战士,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等。他们以平凡书写不平凡,传递出“伟大出于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深刻主题,令同学们感受到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和不朽魅力。
长征篇
由初二15班同学呈现的“长征篇”以长征历史为主线,回顾了红军从湘江到四渡赤水,再到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草地的壮丽史诗。学生们通过朗诵、讲述的形式,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长征的起因及关键节点。尤其是四渡赤水的胜利被形容为长征中的“神来之笔”,分析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军事智慧。讲述环节提到:“长征的胜利原因不仅在于出色的指挥,还在于红军将士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展示了长征精神的核心价值。带领大家重温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壮阔历史,感受了革命先辈以信仰为舟、以意志为帆,穿越艰难险阻创造奇迹的伟大精神。
思想篇
最后是由初二19班同学呈现的“思想篇”。本部分围绕埃德加·斯诺的视角,剖析了红军长征背后的革命思想、信仰力量及其国际意义。通过展示,同学们结合书中的内容,分享了红军在极端艰苦条件下表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同学们展示了斯诺拍摄的历史照片,并结合他在书中的描述,详细讲解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同学们还特别引用了《红星照耀中国》中关于“长征精神”的深刻评价:“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结合新时代背景,同学们提出:“长征精神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信仰。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传承红星的精神,像红军那样坚定地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最后全体同学在赵永红老师的带领下,齐诵毛主席的七律《长征》。通过“长征篇”回顾革命历程、“人物篇”致敬英雄群像、“思想篇”探索信仰力量。红星照耀的,是我们的信仰与未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铭记历史,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
通过此次读书活动我们意识到:长征之魂,在于不惧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无坚不摧的英雄革命精神,是根植于心、从未动摇过的理想。因为这种精神,即使是冷冰刺骨的北江也愿挺身而出,化作坚固的屏障。所以,他们攀过了云崖铁锁,踏过了金沙浊浪,书写这人类历史上彪炳史册的一章。“关关难过关关过”,长征路上的所有困难,都被这“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所折服。
我们也意识到长征之魂不仅需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面对艰难坎坷,我们应保持着“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之心,秉持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更要在前进道路上贯彻“我自岿然不动”的决心。忆往昔,千军北上踏苍茫,艰难又何妨;看今朝,莘莘学子开新章,前路宽亦长。无先辈往昔之苦,无吾辈今日之福。
此次读书活动,不仅加深了对《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的深入阅读,更让同学们重温了红军的伟大历史,使同学们深刻领悟到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与价值。愿长征之魂,永世不息,继续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往直前,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部分学生读书感想
初二 苇杉同学
我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在这本书中,我们跟随斯诺——一个对中国不甚了解的外国人走进苏区,走近红军,探寻“红星”如何“照耀中国”?
先来聚焦局部。红军领袖是怎样的呢?以彭德怀为例,他平易近人。吃瓜、被儿童跟随、趣谈漫画都能体现。他乐观坦率,活泼爱笑,精力充沛爬山。他民主随和,让马给伤员,与士兵商量,与战士同吃住。若你对这一个例子不以为然,便看这个吧——多位领袖生活简朴。毛泽东奢侈品是蚊帐,其余同战士;贺龙入红军前生活就已同士兵;彭德怀只有两身军装,私服是降落伞制;朱德衣食住同士兵,共尝艰苦……只是这几个简短小事件,便足以在我们心中树立生动有神韵的人物形象,如同亲临现场之人是我们。
再看全景。红军又如何呢?提到红军自然要看长征。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一段段危险波折的路程,一个个英勇无畏的战士,一颗颗赤诚坚定的丹心。他们克服了所有几乎不可能克服的困难,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精神:坚持不懈、勇敢不屈、团结一心……正是这些支持他们,完成了伟大长征。
所以,“红星”如何“照耀中国”?我的答案是,红军的每一个人,只有凝聚在一起,才能突破困境,是革命信念,让“星星之火”得以炽烈、燎原。它化作力量,让他们坚持下去,将这种红色信念传达给民众,传达给中国千万普通人,让更多人加入这条道路,并继续传承下去。红色力量薪火相传,指引着越来越多人奋发前进。它就是红星,如此发展,这颗星就愈为闪耀,最终必将照亮中国每个地方,照亮中国每个人。
正值青春少年的我们,应该传承这份精神。正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如今无需苦思什么大事,只要带着坚持奋斗等精神做好当下重要的事,让感动化为行动。哪怕再简单,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它们,用自己的方式让红星在细微处闪闪发光。
初二 禹诺同学
我读《红星照耀中国》
这是一本纪实性文学作品,但同时包含着情感与细节精神;这是一本振奋人心的书,展现了红色革命巨头们不为人知亲和的一面;这是一本让斯诺情感转变的书籍,它讲述着红军的精神。
在写作手法方面,这本书展现出了人物的多样性和记录数据的真实性。在长征中,一组组红军们创下的数字,令人感叹万分。在采访自传中,一段段语言事迹,又让人眼前一亮。通过他的描写,让我们看到毛泽东、彭德怀、朱德等领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神”,更是一位朴实的“人”。
在表达情感方面,作者不仅在各处表达自己的现点,分享见闻,同时结合人物作出评价性语句。这让我更加感受到“红星的力量”,在这些表达中才让我们自发在黑板上留下自己的情感留言。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传承红军长征精神,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指引,怀抱青春梦想,砥砺前行。在茫茫学海中,孜孜以求,锐意进取;在重重困难前,坚韧不拔,永不言弃。
最后,我想说:'
红军永在长征漫漫,薪火相传精神灿灿。
东方破晓,莫道君行早
——论长征引发班级凝聚力
“有一种活着叫记住”
红军长征,究竟有多难?在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有所呈现。今天“长征”一课,给予我们别样深刻的感悟。
在赵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分享的长征故事,朗读的长征诗词,感悟的长征精神中,我们每个人都很感动:从不了解,到粗略的知道,最后拉近我们与红军英雄的距离。长征值得让斯诺说出我热爱中国,也值得让我们铭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在今天的年休,黑板上尚存笔记。同学们突发奇想,结合着上午的讲解,和心中未平的心绪,纷纷在黑板上写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国人民万岁”、“中国工农红军万岁”、“大渡河二十二英雄万岁”等等词句,抒发着内心的情感。
黑板前,热血青春展现;黑板上,红橙黄白点点,只有这些潇洒的粉笔字迹,能够体现同学们的热情和班中自发行成的凝聚力!此刻,少年的意气风发,汇入新长征的血脉,《红星照耀中国》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引领我们探寻前进。
借此小感,以示同学与我延续的体会。
初二 骞予同学
我读红星照耀中国
——道阻且长,吾辈共征
在如今和平发展的年代,你是否想象过身边的战火纷飞,在饥寒交迫中的日夜兼程?过往并不遥远,革命先烈曾经如此历经。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之路,埋葬了多少的骨肉与鲜血?泪水和血水洒遍了多少个江山?一朝失败踏长征,过泥沼,爬雪山,过草地,强渡河,翻山越岭,以天为被以地为席,挖草根,吃树皮,素履行之未曾悔!雪山之上有将士们的脚印,长征之路耕耘了希望的土壤,五星红旗飘荡着先烈对后代的期许,如今,我们齐聚华夏,一同回望往昔红军的峥嵘岁月,感悟长征之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之魂,在于不惧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无坚不摧的英雄革命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之语所言,长征是根植于心、从未动摇过的理想。因为这种精神,即使是冷冰刺骨的江水也愿以身障,所以,他们攀过了云崖铁锁,踏过了金沙浊浪,书写这人类历史上彪炳史册的一章。在他们眼中,这急湍的金沙江和高耸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细小的水浪和微小的泥丸而已。红军“关关难过关关过”,长征路上的所有困难,都被“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所折服。
哪怕是和平安定的今日,长征精神也从未褪色,仍于星河之中熠熠生辉,仿若明星点亮夜路,照耀中国。在当今各个领域,青年们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长征精神的坚韧与拼搏。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任子威,在赛场上面对强大的对手和巨大的压力,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勇夺金牌;“跳水天才”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一跃夺冠,她背后无数次的刻苦训练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正是长征精神中坚持不懈、勇于挑战自我的最好写照。与此同时,北斗导航卫星的青年研发团队攻坚克难,自主创新,推动中国科技走向世界前沿,展现了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的勇敢开拓精神;而“绿色守护者”邓小燕,扎根乡村,致力于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体现了长征精神中为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这些青年们在时代的舞台上,用自己的拼搏与奉献,续写着新时代的长征篇章。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长征之魂不仅需要我们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也许在初中阶段,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征”。在面对艰难坎坷时,红军的长征精神会陪伴着我们,保持着“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之心,秉持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更是在前进道路上“我自岿然不动”的决心。
忆往昔,千军北上踏苍茫,艰难又何妨;看今朝,莘莘学子开新章,前路宽亦长。无先辈往昔之苦,无吾辈今日之福。愿长征之魂,永世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