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校区 > 北校区

八十中北校区学生参观人形机器人赛训基地

发布时间:2025-10-09

2025年9月20日上午9:40——11:30时,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校区初一、初二的部分学生有幸参加了参观人形机器人赛训基地活动,在张桐、方艳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位于“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内的人形机器人赛训基地。同学们跟随专业科普讲解员观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形机器人足球比赛并在“熊猫眼”走进人形机器人的前世今生,展开了一场奇妙的科技探索之旅。

一进入“冰丝带”,浓浓的科技感便扑面而来。这一次,迎接同学们的不再是往常的冰上竞技,而是一场充满未来感的机器人足球赛事。这不仅是对操控技术的极致考验,更是对机器人底层算力与机体灵活度的全面挑战。

整场活动分为四个主要环节:机器人开场表演、正式足球比赛、机器人与学生互动以及机器人发展历程介绍及交流。开场表演中,机器人队员们伴随着上届世界机器人大赛主题曲,带来了一段精彩舞蹈。它们动作流畅、节奏统一,几乎没有任何延迟或卡顿。所有机器人动作高度同步,队形整齐,偏移极小,充分体现出背后先进的算法控制与系统协调能力。每一步行走、每一个转身,都散发着强烈的科技感,仿佛置身于未来世界。

围在球场外的同学们时而为精彩的进球欢呼鼓掌,时而因为机器人的失误而惋惜惊叹。尽管没有真实的血肉之躯,它们却展现出了极高的协调性和精准的射门技巧,甚至能够执行诸如“三面夹击”、“假动作过人”等战术策略。当然,比赛也并非一帆风顺,偶尔会出现判断失误、路径规划错误的情况,甚至有几名机器人球员因此被替换下场。最让同学们印象深刻的是,机器人在任意角度跌倒后,都能在20-30秒内通过自主调节膝部和肘部关节重新站起,迅速返回比赛。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透过金属外壳传递出一种坚韧的力量。

比赛结束后,全体师生转入下一个展区——“熊猫眼”参观。通过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机器人近百年来在影视作品与现实应用中的发展历程。其演进趋势明显体现在运动能力更加灵活、体型设计更加轻量、外观形态越发拟人。过去数十年间,机器人技术不断试图在形态和功能上逼近人类,从指令接收到底层执行,其与人类的行为逻辑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在本次赛事中,Booster T1人形机器人尤为引人注目。它身高约1.2米,体重30kg,采用轻量化结构设计,配备23个自由度关节,膝肘关节扭矩限制小,响应延迟低于0.1秒,这些特性共同保障了它在场上敏捷而流畅的表现。

这场观赛经历让同学们对机器人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生们不仅体会到每一个动作背后算法设计的精妙,也更加坚信:科技从来不是冰冷的金属与代码,它是人类智慧与激情的延续。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八十中的学生一定会站在创新的一线,用程序编写理想,用机械传递梦想。最后感谢区教委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给了八十中师生到人形机器人集训地观摩学习的机会,让同学们看见:未来原来触手可及,而创造未来的力量,正在这一代少年中悄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