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行路 阅己——八十中高中湖南研学之旅

2023-07-03

探人文楚地 品古韵潇湘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的诗句载着厚重的湖湘文化,划过时间的长轴,也跨过黄河、长江,在每一个即将奔赴湖南的三十余名八十中师生的胸中激荡。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壮志豪情,岳麓书院里“振衣直上赫曦台”中文人的行吟;沈从文在《边城》里关于“美”与“爱”的诗性理想,还有那浸过洞庭湖的月,吹过岳阳楼的风,荡过长烟落日的瀑布峡谷,都贴着南下的火车车窗,向我们粲然奔来,一切才刚刚开始。

 

DAY1公侯梦古今,年少静相临

清晨,我们便坐上了由北京南下的火车。《边城》《湘行散记》皆在大家书囊之列,在喧闹的西站中,倒颇有些“负箧曳屣”的况味。疾驰的列车驶离中原大地,越过荆楚,直抵潇湘。抬眼望去,大家在窗外不同景致的更迭中渐渐贴近心中的湖南。

一下车,同学们便马不停蹄地来到湖南博物院。湖南博物院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院藏文物18万余件,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最具特色。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三座汉墓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同学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不时发出一声声赞叹。上午还在北京西站的大家,现在眼前就是沉寂了千年的文明,历史的神秘、难解与绚丽近在咫尺,大家都忘记了行旅的疲惫,沉浸在宏阔的文明图景中。

歌俑、舞俑、奏乐俑,整齐划一地分为三排,后排是鼓瑟吹竽的奏乐俑,第二排是衣着美丽飘然的舞俑,第一排则是跽坐吟唱的歌俑,我们从这些神态各异的陶俑之中窥探到辛追夫人休闲娱乐的情景。再者是其家族宴席所用之餐具,漆器十分精美夺目,各有分工,从中可以看出井然有序且奢华的贵族生活。历史的图卷缓缓展开,延展着空间与时间,从丹墀金銮到永生之梦,几千年的时光在这里凝结成了不朽的传奇。

自由参观时间,同学们在自己感兴趣的展品前驻足凝视,有同学在湖南博物院寄出了第一张送给故人的明信片,愿这张带着湖湘风骨的明信片能够寄去人文楚地的第一缕清风。

 

DAY2凤凰城中凤凰游,少年挟此棹远舟

如果说第一天的观览是作为与历史相隔千年的“观望者”,那么第二天的凤凰之旅,同学们则确乎是沉浸式的“体验者”了。下面,就让我们带大家沉浸式地体验一天的旅行吧!

穿衣,戴饰,回眸。

边城?边城!

当我头戴银饰,银圈,身穿绿衣穿梭在古城中,时间仿佛静止,仿佛倒流,就像,我从小在这里长大一样。

呼吸着潮湿清新的空气,抬头望着被屋檐挡住、缺失一角的蓝天,我闭上眼,感受这座小城带给我的一切。

白云在蓝色的天空中绕漩打转,一家家小店老板热闹的叫卖。我提着裙摆,一步,一步,每一步都走在灰色的青石板块上,伴着银饰的沙沙声,我,融入了这座独一无二的——凤凰城。

凤凰古城,是众多树立的吊脚楼,是一汪流不尽的绿水,是《边城》中屹立的白塔。它蕴含了太多的流转,又在时间的洪流中,洗刷出不变的真情。

走过沈从文故居,一览边城中湘西的风貌。沱江从脚边流过,混着炙热的风,把翠竹吹出灵动的沙沙声。看着那流淌不尽的悠悠绿水,仿佛不远的桥头便系着一条老渡船,老爷爷准备撑船离岸,船头立了只狗,船舱内躲着个小女孩,正听着对岸传来的悦耳歌声,悄然红了脸。《边城》中的种种记忆跃出书面,成为了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老船夫是凤凰古城的代表,他有着极为慷慨的人性美。我也在古城中遇到了不少暖心人,有热情叫卖的小贩,编织花环的奶奶,还有十分照顾我们的服装店老板。我就站在古城里,一丝一缕的温情便汇成骄阳,不容分说的烘烤着,蒸腾着,氤氲出一片古城真情。

绿水逶迤,屋檐翘起。碎瓦间的檐铃轻撞,奏出一曲生生不息的古城欢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一篇就来源于周南,以桃花喻美人,为新娘唱了一首绝美的赞歌,传唱至今。苗族非遗传承人的登场实在难以让人不联想到楚地女子的婀娜娉婷。她们为我们介绍了苗族的三种服饰——女子盛装,女子常服与男子常服。女子盛装主要用于出嫁时,是代代相传的家族象征,上绘苗族的独特纹样,银饰缀满全身,叮当悦耳。只此一听,便觉日月悠长。

凤凰之旅,我们从《边城》的诗性中踏歌而来,于青山绿水间,真正地接近了“一个结实的世界”。

 

DAY3青山素练入胸臆,格物致知明真理

第三天的旅程从伫立于中国最高的瀑布前开始。

流沙瀑布位于九龙溪源头,高216米,是中国最高的瀑布。景如其名,倾泻而下的水流在高空中化成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丝绸荡涤,绿潭漾起层层涟漪,婀娜多姿。正值退水期,水流不大,但仍织出一片水雾,下落,最终汇在豆绿的潭中。

置身瀑布之下,远望是云朵斑驳的蓝天,眼前矗立着灰绿交错的石峰,流纱瀑布就这么一刻不停的笼罩在前,敲皱湖面,激起涟漪。四散开来的水纹串起落入潭底的阳光,淙淙水声清澈,好似苗寨中闪着光的银饰。

山高谷深间,自然之音动人心弦。同学们也被这酣畅的生命伟力所感染,至此,大家也才能真正感受中国文人放情于山水并非毫无缘由。

从景色优美、民族风情浓厚的苗寨回来后,同学们根据这几天的所见所闻与研究各自作了汇报。汇报组共分为五个课题,分别是探究马王堆汉墓对中国考古界的影响和价值,探究长沙文和友旧时饮食文化和长沙饮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从马王堆织物及漆器见西汉手工业发展,从凤凰古城看中国古城经济发展,探究长沙美食价格是否公允、手法是否地道与学生对其评价满意与否。同学们从事实出发,根据亲身经历,采用了就地考察、采访、查询文献等方式,向大家呈现出了一个个精彩的汇报,掌声不绝于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研促学,研有所得,这是格物致知精神的最好注脚。

 

DAY4俯仰庠序谒圣贤,少年心事存高远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前临碧波荡漾的湘江,后倚秀如琢玉的岳麓山,湖南大学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称。拜谒湖南大学是这趟旅程的必由之路。于湖大校园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在“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校训下提问自己所惑,聆听学姐的故事,感受其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教育传统。



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鸿儒云集的岳麓书院历经风雨,依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同学们一走进岳麓书院,就被它清雅古朴的氛围深深吸引。追随着古代士人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口。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这所书院建于宋朝,是湖南地区最早的文化教育机构之一,培养了众多文人墨客,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的贡献。

踏入书院的大门,古朴典雅的建筑环绕周边。我们参观了书院的各个区域,切身感受到它的建筑风格和布局特点。我们沿着石板小路走进内院,看到了御书楼,古朴的建筑散发着沉静的氛围。这里曾经是学子们学习和讨论经典的地方,也是他们与名家大师交流的场所。在书院内部,还有展览厅和文物陈列区。这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古籍手稿,其中不乏明清时期的重要著作和名家字画。岳麓书院正以它的沉静与典雅,持续不断地散发着它作为中国古代学府的独特魅力与气质。

传统与现代学术的一脉相承汇聚于此。来自初夏的清风翻动着湖南大学学长学姐的书页,我们仿佛听到了百年前岳麓书院开课的铃声跨越古今,传到了我们耳畔。大家于返程的大巴车上积极热烈地讨论着今天所得——这是我们距离大学最近的一次。

 

 

DAY5橘子洲头奔前途,书生意气致鸿鹄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伴着这朗朗之声,我们来到了橘子洲。青年毛泽东曾多次与同侪搏浪击水、横渡湘江,来到橘子洲头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今日我们正是来到了这里,雕像中毛主席炯炯有神的目光与同学们的目光坚定相对。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当我们站在湘江边,更能够体会到这几句诗的力量。

此时,我们也迎来了研学活动的闭营仪式。同学们在仪式上表达了自己这几天来的所见所闻以及本次活动的感受。老师和领队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大家在几天的相处之中都收获了未曾踏足过的领域和这次旅程中独有的感受。

闭营仪式上,我们为研学期间生日的同学补过了生日。伴随生日快乐歌的旋律响起,老师将蛋糕推入房间,同学们随着乐声跟唱,大家都为他们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这趟研学旅程也因为这样的一个个小惊喜充满了温暖与感动。

 “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古韵潇湘,念兹在兹。乘兴而来,兴尽而归,这是一次恭敬的文化拜谒,这是一场虔诚的精神叩问。大道无垠,我们愿将少年心事种在博物院的一页书中,凤凰城的一滴水里,岳麓书院的一支风荷上,橘子洲头的一棵草心间,等九万里风鹏正举的风,扶摇而上,行者无疆!


文字来源:科技教育办公室    图片来源:科技教育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