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科技明星之光 赓续科学报国之志
2023年7月7日上午,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王选创新实验班”部分师生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参加了2021、2022年度王选杰出青年学者奖颁奖典礼。追逐科技明星,感悟榜样力量;铭记荣光,承志前行。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副校长时芝玫、初中部副校长骆玉香、拔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李继良、翱翔办公室主任贾志勇也参加了本次活动。
王选院士被誉为“当代毕昇”,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授予“改革先锋”和“最美奋斗者”。北京大学“王选青年学者奖励基金”由王选夫人陈堃銶教授于2008年12月代表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捐赠基金设立。主要奖励在应用数学和计算机领域中自主创新和应用成果极为突出的杰出青年学者。该奖项秉承了王选院士“扶植新秀,甘做人梯”的高尚精神境界和对科技发展的远见卓识。作为“王选创新实验基地”,八十中以王选院士为榜样,鼓励引导学生赓续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树立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志向,学习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首先,同学们认真观看了王选先生纪念宣传片。百折不挠、献身科学;永不止步、开拓创新;细致踏实、精益求精;顶天立地、科学报国;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甘为人梯、提携后人。每一句都深深印刻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接着,在陈堃銶教授致辞环节,当看到耄耋之年却依然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而奔波操劳的陈堃銶教授时,同学们的眼睛湿润了。陈堃銶先生用刻在奖杯顶端的“匍”字,讲述了王选院士当年如何攻坚克难的感人故事。“半生苦累,一生心安”,鲜为人知的细节描述,真实地让师生们感受到王选院士认真严谨,精益求精、不畏艰难搞科研的精神,明白了成功不仅需要拥有好想法,更需要锲而不舍的付出和努力。
陈堃銶教授为四位获奖者颁发奖杯及证书时,同学们内心不由得为他们而自豪。当听到四位获奖者讲述了自己的获奖感言时,同学们表示:只有通过不懈探索、不断付出,才有机会为国家出一份力。“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是陈堃銶讲授的目标,四位青年杰出学者用自己的行动向这个目标努力,弘扬了王选精神!他们是祖国的新一代人才,为科研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最后,四位获奖者——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张磊副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孙晓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周涛研究员,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万小军研究员,分别进行了20分钟的学术报告,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时间虽短但质量极高的科研前端学术报告,打开了学生们的视野。有同学表示:解景观的方法,可通过搜索算法等向下或向上搜索到极小点或K阶鞍点。极大简化了繁琐的计算步骤等,也节省了时间。让自己的思维有了新的拓展,思维方式更加多样,并对中国将来的信息科技发展充满信心。也有同学表示:作为一名对计算复杂度很感兴趣的信息学的学生,学到了许多能降低计算复杂度的方法,比如说递归、分块等,受益颇多。
典礼后,全体师生与北京大学王选所领导合影留念。此次活动对于同学们意义深远,他们在活动感悟中说到:“对将来要做什么,学习追求的是什么,往哪儿走,怎么走,有了更加明确的答案。将继续保持对学习和科技的热爱,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传承王选精神,勇敢地坚持热爱的事情。”“希望将来能像他们一样‘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刻苦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人类科学创新的进步而奋斗!”“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向这些优秀学者们学习,不断追求卓越,为科学和人类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此次活动,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再一次植根到师生们的心中。正如同学们所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是国家发展之希望,是未来建设之希望。胸有鸿鹄之志,心怀报国之情,我们将传承王选精神,担当时代使命,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相信,作为“王选创新实验基地”的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将继续铭记先生之荣光、承先生之壮志,为祖国培养众多的创新型人才,砥砺前行。
学生活动感言
今天,我们去了北大参加了王选杰出青年贡献奖颁奖典礼,聆听了四位获奖者的学术报告。虽然讲述的内容我并不是都能听懂,但是也能从中感受到四位科研人员对于自己领域的执着追求和努力奋斗,令我十分震撼。
这次活动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陈堃銶奶奶的演讲。刚开始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陈堃銶奶奶会来到现场参加此次活动。当我看到她被人搀扶着来到现场时,我马上起身,内心的激动就像喷泉一样不受控制地涌上心头,不自觉地随着大家鼓起掌来。之前,我只能从电视上看到这位科学巨匠的妻子,可如今她就在我的不远处,我难以克制心中的激动。
陈堃銶奶奶为我们讲述了关于“匍”字的故事,讲述了王选院士如何克服技术上的难题,使用轮廓+参数的方法解决了汉字在计算机中存储的问题。当我听完这个故事后,不禁被王选院士这种攻坚克难的精神和巧妙的想法震撼了,我更加对他敬佩起来。
这次活动让我学习到了王选院士勇于创新,坚持不懈却又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也让我理解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这八个字后面的分量。从今往后,我要学习王选精神,更加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奋斗!
——初一年级 程泊远
坐在北大百年讲堂,观摩王选杰出青年学者奖颁奖仪式,聆听获奖科学家的报告,我接受了一次信息与应用数学前沿知识的洗礼。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孙晓明老师介绍的以优于线性的复杂度进行高斯消元的方法。一般来说,高斯消元是三次方的复杂度,可孙老师竟将复杂度降到了O(n / logn)级别。分治、递归、随机化加上并行,每个过程都不复杂,但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令人惊异的效率。这让我不禁感叹,信息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赶上时代的脚步。
今天的报告中,很多理论数学的内容我都没有听说过,只能感受到它们的难度。在科学的广阔大海面前,我们都只是捡拾贝壳的孩童。但是,我坚信人类会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向蔚蓝的知识海洋。
——初二年级 李馨雨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大学“王选杰出青年学者奖”颁奖典礼。坐在北大百年讲堂里,聆听了四位青年学者的学术分享。
他们表达出的对自己心之所向之事的坚定执着让我感触颇深。从中我收获的并不仅是青年学者们分享的知识,更是学术人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的学者精神,使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对将来“要做什么,学习追求的是什么,往哪儿走,怎么走”,有了更加明确的答案。我将继续保持对科技的热爱,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传承王选精神,勇敢地向科技世界迈进。
这次经历对我人生道路的规划帮助很大。今日我以八十为荣,期待不久的以后我能自信地说:“八十以我为傲!”。
——初二年级 杨凯晴
本次北大之旅,我们参加了王选杰出青年学者奖颁奖典礼,聆听了各方专家的演讲。最触动我的是满头银发但精神依旧饱满的陈堃銶奶奶依然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为在座的听众们分享了王选院士对于一个“匍”字的纠错修订过程。王选院士对工作极致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态度使我深受触动。
四位获奖者在典礼的后半部分分别呈现了精彩的报告。我们可能暂时无法领悟一些专业术语和数学公式,但是这其中的许多跨学科的思想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并可以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选准方向,狂热工作”。王选院士敢于创造的科研精神、呕心沥血的实干精神、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淡泊名利的高尚精神始终感染、鼓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投身科研事业,建设美好明天。我也是其中一个。
——初三年级 魏晨含昱
王选杰出青年学者奖颁奖典礼上,掌声雷动。四位教授与研究员在科学计算等领域取得独创性贡献,复杂系统的解景观构造、计算复杂性、不确定量化与ChatGPT的能力与挑战等四场学术报告,令身为中学生的我们受益匪浅。
王选院士传于后世的不止于他所带领研发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他无私忘我、艰苦朴素、清醒谦逊、奖掖后进的精神与品质更浸润在每一位青年的心中,让代代青年人如他的殷切愿望一般——“振兴科技,走向世界”。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是国家发展之希望,是未来建设之希望。胸有鸿鹄之志,心怀报国之情,我们将传承王选精神,担当时代使命,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开拓创新。
——初三年级 徐畅
今天王选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张磊教授做的报告引发了我的思考。
张磊教授利用景观图解决鞍点问题。身处一个(k–1)级鞍点,可分别向上求解k级鞍点,向下求解极小值点。这令我想到屈原《离骚》中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何要“上下而求索”?听了张磊教授的报告,我得出了答案。因为上可知起源,下可探其止。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身处困境,这就好比位于解景观中的“(k–1)级鞍点”。当我们对于向下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毫无头绪之时,为什么不“向上求索”寻找问题的源头呢?找到源头之后,再选择不同的路径“向下求索”,最后“殊途同归”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走出困境。
——初三年级 纪高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