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9日下午,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3级学制班原创诗歌朗诵比赛拉开了序幕。比赛共有12组同学朗诵了自己的原创诗歌。北校区教学副主任赵老师、学制班语文组禹老师、董老师以及来自晨光文学社的五位社员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
朗诵比赛现场
评委合照
本次比赛旨在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努力营造校园的人文氛围,鼓励同学们用手中之笔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通过本次诗歌朗诵比赛,同学们互相交流欣赏,提高了语文学习的热情。
学生采访互动
评委投票
现在我们来共同分享他们的作品:
分裂
友友
一抹流动的默蓝
酌满了邈远的天
听见小风吹乱星星
从脊柱迸入 呼吸是潮涨
我胸口跳动的大海在呼应
雏菊醉了
花瓣的脉络颤动着
缠绵于春天的大地上
我们孤独地光着脚踩过泥泞
不受牵制 不困羁绊
连贯处起伏 末处跳脱
自由得像附点 柔软得像波浪
在寂静里
拨弄着我们的神经:
迷失,彷徨,弥望,执着
拈去浮尘 引过光年
造物主将灵魂分裂
但不论阴晴圆缺
总有一轮清清的纯色的月亮
它轻轻地降落在年轻的船舱
友友同学分享了她的诗篇《分裂》,在柔和烂漫的氛围中阐释了她的内心世界,她用“月亮”和“徜徉在大海中年轻的船舱”两种意象分别代表了自己的稚拙与坚持,它们对立又统一地存在,那轮清清的月亮总会降落在年轻的船舱。船舱承载着月亮,月亮照耀着大海,他们共同弥望着远方。
童年的友情
灏铭
童年的友情啊
掀起一阵汹涌的波浪
相互碰撞的情感啊
有排山倒海的力量
童年的友情啊
织成一张隔断的网
密闭在网里的青年
天真、纯洁而又奔放
童年的友情啊
——如童年的衣裳
童年过去后
就再也穿不上
德桢同学朗诵了灏铭创作的《童年的友情》,将童年的友情比作波浪、网和衣裳,比喻十分精彩,对童年友情的追忆跃然于脑海中,天真、纯洁,穿不上衣裳的童年,更让我们怀念。
追随着夏的季节
麓阳
高铁飞驰
一路向南
追随者夏的炎热
雨水
模糊了窗外的世界
田野
平铺在大地的温暖
织起一斑斑温软的绿色
那
是寒烟衰草挺立的茶绿
是菡萏香叶摇曳的翠绿
是河道边不知名的野花小草绽放的嫩绿
是早已过了梅子黄时却仍旧缥缈的灰绿
是任凭时间流逝依然毫无褪色的清狂的葱绿
这是江南的绿,这是绿的江南
漠漠水田
阴阴夏木
林密虫鸣
荷风竹露
这是江南的感觉
这是娇柔的感觉
这是门外芭蕉惹骤雨,门环铁锁惹铜绿的感觉
我爱江南的温婉,我爱温婉的江南
国宏同学朗诵了麓阳同学的《追随着夏的季节》。诗篇用轻快的笔调,写出了绿色的江南。以文字为墨,泼洒出一副盛夏时节的图卷。温软的绿,茶绿,翠绿,嫩绿,灰绿,葱绿,共同编织出江南的绿色,勾勒了温婉的江南。
日落
凯晴 予童
最喜欢在平常的日子里
等待 天暗下来
看到纯净的蓝天
星星和月亮
海滩上的贝壳 偷偷瞭望
在顶楼的楼道里看日落吧
潮来汐去
落在发梢的温柔
寂静的海面换了守护者
那是霞光
光一圈圈荡开
期待着一晃从未出现的邂逅
映地门框与墙镶着光芒
或是另一种诠释
落满灰尘的纱窗
载上沉默的小船
卸下一切束缚
刹那间的一晃
另一个太阳
恍然是手机反光的落日
或是偶然邂逅的灯塔
即使你背过身去
难掩本属于你的光芒
来不及留恋
太阳缓缓吸纳每一点光
粉色与蓝色云层分界的地方
转向镜子
点彩一样星星点点的灿烂
默默地
镜子也发光
是燃烧后余下的火星
明天见
我的灯塔
我的太阳
凯晴同学和予童同学巧妙地将各自创作的两首诗进行融合,让诗歌有了更加丰富的层次,选择了很多唯美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朦胧而又引人入胜的风景画,在朗诵到结尾时运用对话的形式又一次使诗歌的意境得到升华。
车窗外
雨奇 奕瞳
车窗外
淡蓝的天,
白云悠悠地飘着。
柏油路上,
车辆忽忽,行人碌碌,
喇叭的鸣叫与人群的喧嚷回荡在右耳畔,
热闹非凡。
树丛间,
翠绿的草坪焕发着勃勃生机,
桥下的小湖碧波荡漾。
清风拂过,松枝微摆,
惊起的鸟儿零零散散的飞向了天空。
天边夕阳缓缓落下,
留意在地平线的边缘散发着余晖。
路灯接二连三地亮了起来,
青郁的树木被映得赤橙。
渐渐的,
渐渐的,
最后一抹余晖也消逝在了天尽的远方,
留下的那五彩斑斓的霓虹灯,
如璨星般闪烁,
如梦境般辉煌!
如题目所说,这首诗的灵感来自于作者透过车窗看到的景象,车辆、人群、灯光交织在一起,调动多感官,所有同学仿佛都坐上了那辆梦幻的出租车,摇下车窗,享受着片刻的轻松与美好。
十一点的太阳
骆淇
光,耀眼的光。
路,融化的路。
凌乱的脚步,湿透的衣衫,
望着太阳,
十一点钟的太阳。
身体走失于正午,
精神迷失在乐园。
扛着炽热的光,踏着化掉的路,
奋力追逐,追逐那个太阳,
那个距地球一千多万千米的太阳,
那个让夸父为之付出生命的太阳,
那个被后裔舍掉八个兄弟的太阳,
那个难以撼动的太阳……
骆淇同学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登场。这首诗源于他在中午十一点的烈日下上体育课时的所感所悟,最后几句他读得慷慨激昂。太阳是什么?我们是否应该如夸父一般追逐太阳?开放性的结尾引发了同学们的激烈讨论。
风
寇尔
凡生存着的
动物或是静物
都遵从着轮回的规律
在暮色里变得糊涂
凡荡漾着的
水面或是天空
都统辖着动物和静物
令其破碎又重组
从边缘爬过
在间隙中游弋
席卷平原冲入万厦
撞破旷野
无孔不入
所以
我生于你长于你
从脚底下生根属于你
赐我的所有养分
都哭出来还愿
予我的所有光明
都用来点灯
奋力奔跑
使劲游泳
在山间在田野
在摇摆的湖
甚至可以不用拿什么当囚笼以逃出
甚至可以驻足
甚至所谓风
牵住树叶
就离开迷途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揭示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梦
子晨
晚风漾过阒寂的夜空
璀璨的星辰笑着坠入我的梦
像是碎银撒向了海面
温柔的涟漪掠过指尖
我浸入温暖的海,匿于安宁的夜
可当遍地的荆棘刺破梦的泡影
恐惧与懦弱无处遁形
蜷缩在迷茫的角落
彷徨失措
或许是被太过夺目的光芒刺痛
我又阖了眼
潺潺的流水淌过心灵的原野
洗濯繁杂与喧嚣
瑰丽的晚霞将我的梦晕
染成了掺着朱红的橘粉色
我妄想沉溺于这绚烂的虚无
但当初升的第一缕暖阳撕开梦的暗夜
这一次
梦想与光明予我勇气
再次启程
我奋力向前奔跑
追逐前路那片明亮的光晕
朝着梦的方向
永不停息
子晨同学向我们讲述了她的“梦”,在这首诗中“梦”的含义,即虚幻的梦和追求的理想。虽然虚幻的梦可能会给我们暂时的快乐和安宁,但是我们不应沉沦在虚幻之中,要冲出迷雾,走向光明,脚踏实地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前行!
我看
馨雨
我看一颗赤红的流星
静静划过幽蓝的夜空
我看星子扑闪着双眼
也许海底映下了一片晶莹
我看一朵轻盈的浪花
默默扬起又落下
我看波涛流动着气息
也许天空听到了一段乐音
哦,远去的多少思索与深情
我枉然在海空之间追寻!
哦!自古你们默契的身影
永在星光和波涛声中沉浸
也许孤僻的诗人怀着迷惘
曾在深空之下徘徊
如今却只见他灵魂的微光
随着海涛的起伏时隐时现
把一颗流星,一朵浪花放在星辰大海之前,天空和大海都是背景,小小的流星和浪花值得被关注,凸显的是个体的意义;又将天空和海洋作为彼此的镜像,飘渺和深沉,平静和汹涌,却又有很多相似和联系。最后,诗人站在深空之下,海洋之滨,感受时间长河中那些思索和深情。
咏历史
皓彬
历史
无尽的历史,
不仅是史书中的浩翰文字,
不仅是陵园中的墓志铭词。
何为历史?
此时,已成历史。
诸侯城墙,已归于苍茫,
秦皇阿房,已毁于火光。
惜陈胜吴广,惨死沙场,
叹西楚霸王,魂归乌江。
至此,已成历史。
武帝挥剑,汉军踏平楼兰,
丝路漫漫,凿空海北天南。
赤壁烈焰,火舌卷尽舰船,
八王之乱,西晋毁于一旦。
至此,已成历史。
京杭运河船帆扬,
开元盛世米满仓。
安史之乱势已去,
惟余藩镇自称王。
至此,已成历史。
加身黄袍,杯酒间兵权归赵,
大宋王朝,靖康耻至今未了。
西夏金辽,铁木真一代天骄,
长江滔滔,却不见南宋旗号。
至此,已成历史。
设宣政院,忽必烈坐拥江山,
著窦娥冤,关汉卿以笔为剑。
起兵抗元,朱元璋攻灭陈汉,
大漠风烟,常遇春挥师胡天。
至此,已成历史。
女真入关,李自成败退西安,
盛世康乾,八股文冗长复繁。
一统台湾,琉球岛划归福建,
清军入缅,乾隆帝一统云南。
至此,已成历史。
鸦片之争,殖民者瓜分大清,
入侵北京,圆明园满目狼疮。
组建北洋,李鸿章求富自强,
辛亥革命,清王朝就此灭亡。
至此,已成时代!
巍巍红船,共产主义照亮明天,
飘飘红旗,革命战士高举枪杆。
袅袅炊烟,井冈山下稻谷满田,
隆隆炮声,泸定桥上铁索冰寒。
至此,已成历史。
西安事变,全民族奋勇抗战,
淞沪武汉,豫湘桂炮火无边。
日本投降,国民党无力回天。
看,解放军战士脸上布满笑颜,
看,五星红旗已挂在世界之巅,
看,千百年来的历史不断轮回,
无数辉煌的时代已在身后,
向前望去,新时代就在眼前!
新时代就在眼前!
此刻,已成历史。
此诗,已成历史。
诗歌直抒胸臆,字字铿锵,句句昂扬。诗中反复重复“至此,已成历史”,令人忆思过往,感慨万千,赢得同学们的不断掌声。
轻狂与无奈
羽乔
一把吉他静静地躺在窗边,不久又回响,我注视着一片绿荫,任由黄昏将其吸入;翌日我将回到远方,荡漾着在书中前行。我前行了吗?我不清楚。我原本自由又轻狂的灵魂,我原本骄傲又懦弱的灵魂,呵,它在欺骗我!我热爱这一切,却不知要摒弃些什么;我唾弃这一切,却不知要珍视些什么!我沉默……
一把吉他孤寂地呆在角落,许久未回响。终于我在停笔刹那,看叶子相融,听栅栏外行人涌动,我有飞出的冲动,但那不是逃跑,而是奔跑,我要找寻最真实的声音。我该如何前行?我不清楚。我那善良又卑鄙的灵魂,我那有趣又有爱的灵魂,我何时可将你唤醒,你是对的吗?我不知道。我不知那些尚在挨饿的人民,那些处在战争中的孩童啊!我追切想要冲出,冲到那个所谓自由的“彼岸”。哦不我的世界,我还应该继续好好了解你,读懂你,方才能帮助你。
我拎起那把在角落中早已落灰的吉他,回响又回响……我的心里那样的平静,我将要与世界达成妥协了吗?当我在那所谓“彼岸”的街头行走着时,遍地的垃圾与凌乱。哦!我那看似平静美好却又暗流涌动的世界啊,你能感应到吗。无奈吗,悲伤吗?而我,我们是向天边飞翔的鸟儿,那被藏起的大美羽翼被燃起,希望之魂在燃烧。大地在等待我们,宇宙在等待我们,来吧,让我们以最高尚的灵魂融入这个世界,我的心如此平静了,也如那黄昏融入绿荫般一样,只求一个快乐的声音……
《轻狂与无奈》是一首散文诗。诗歌坦荡洒脱,纷纷扬扬。全诗以一把吉他作为线索,由对自由的向往,到对灵魂的拷问,最后将视角投向整个世界,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命源于自然
德邻
鹅绒般的云在天边一点点累积,
隐到绿色的山后。
山谷里回荡的声音清澈几乎悲凄,
仿佛来自悠悠而纯粹的蓝天——
鹿鸣呦呦。
你感到生命的悸动。
生命源于自然。
你也经历过:
早起,绿叶被风吹动,
耳畔传来一声声邈远的鸟啼;
迎着阳光,沙滩漫步,海鸥争抢着你的面包;
北京的早春,雪落得晚,玉兰花瓣儿托着雪;
甚至当金秋落叶,桂花作姑娘的发卡时;
你都会感到自然的,或者说生命的生机。
大山里的原始部落之歌,
用他们的语言,
用宫商角徴羽,
祈祷着自然,风调雨顺。
在山涧中蹦跳着的小溪是否也有生命?
如果答案是肯定,
那在她体内欢游着的鱼儿便是她的血细胞吧。
她从高处,由雪幻化而来,奔向大海。
因此,风也有生命了,
风更应该有生命。
他们微弱如和风,凶猛如飓风。
他们抚过树叶,窸窸窣窣;
敲过风铃,叮叮当当;
掠过原野,呼呼簌簌。
你听得见风的声响,
看得见风的样子,
感受得到风包裹你的手臂、躯干,
裹挟着一阵阵泥土的清香。
所以,去拥抱那只原野上的鹿吧!
去拥抱小溪与风,
去听山川对你的呼唤。
别计较泥浆溅到腿上,
因为生命本就从自然中走来,
因为你要去奔赴更广阔的山川。
《生命源于自然》,抒发了对自然万物、天地生灵的赞颂。不论是大山中的部落,还是小溪,亦或是风,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机与表达方式。这篇优美的诗作使同学们的心灵拥抱自然,奔赴更广阔的山川。
“不学诗 无以言”,诗歌是人类思维与情感的结晶。同学们的诗歌构思独特,或是对青春生活的思考,或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是对历史的感慨,或是对未来的希望。同学们经过了一下午的分享,体会到了诗歌字里行间的美感,也体会到了创作诗歌带来的快乐。希望同学们仍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诗歌带给我们的享受,能够抱着热情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发掘并创造语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