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行路 阅己——八十中高中贵州研学之旅

2024-03-11

青山绿水 观天探地 多学科实践

1月27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高一年级49名师生从北京出发,搭乘一路飞驰的高铁南下前往贵州。窗外景色的接续变化,贵州的轮廓也逐渐明晰。不同于北京的枯木落叶,冬季的贵州仍是一片青绿,相间的山河被涂抹上不同但又无比和谐的色彩。欧阳修“水远烟微,一点沧州白鹭飞”的清秀画卷在当地研学老师热情洋溢的讲解中徐徐展开,正在并将要延伸至未来。

读书,行路,阅己,擦开大巴车窗上的水雾的同时,同学们也擦亮了眼睛和心灵,准备好用双脚去丈量这片自然风光靓丽多彩、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独特的土地,用心灵去切实地感受贵州的风土人情。


第一天

黄果树瀑布素有“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 之美名,无疑是贵州一张流动的风景明信片,它也是同学们贵州之旅的第一站。

黄果树瀑布的得名,与大家都熟知的一位旅行家前辈有关。据说,徐霞客曾游览贵州白水河瀑布,即今黄果树瀑布。由于方言的原因,徐霞客把当地的“黄葛树”误听成了“黄果树”,又觉得“白水河瀑布”之名太过普遍且普通,实在不能给眼前蔚为壮观的大瀑布留下一个记忆点,于是,在他的游记里,“黄果树瀑布”这个名字就第一次出现在了世人面前。

在黄果树瀑布前合影

如今,黄果树瀑布因其跨越古今的雄丽阔大和高峻险秀,斩获国家首批5A级风景区的盛名,也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世界第三大瀑布。

感受诗人笔下“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的壮丽

黄果树瀑布群也是家喻户晓的86版西游记取景地之一。赏过黄果树奇景,穿过水帘洞洞天,师生一行来到了西游记片尾拍摄地——陡坡塘瀑布。陡坡塘瀑布虽不及黄果树瀑布高大,却比黄果树瀑布宽阔得多,大自然的奇观着实给了同学们不小的震撼。徐霞客在游记中对其伟岸壮阔进行了细致恰当的表述:捣入重渊,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翻空涌雪,而不见其下截盖为对崖所隔也。

认真聆听研学导师讲解

 

第二天

贵州,有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明亮的一只“眼睛”——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中国天眼,这座口径达 500 米的巨大射电望远镜,宛如一只匍伏在贵州大地上的巨兽,瞪大了它那深邃而敏锐的眼睛,注视着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它的壮阔,令人叹为观止。那巨大的反射面,犹如一面银色的镜子,倒映着天空中的星辰;又似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捕捉着来自宇宙深处的每一丝信号。它像一位无声的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宇宙家园;又像一位智慧的长者,见证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认知。天眼的存在,让我们仿佛能够触摸到宇宙的边缘,探索那无尽的奥秘。它的壮阔,不仅体现在它的规模上,更体现在它为人类探索宇宙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上。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桥梁,是我们连接宇宙的纽带。

仔细聆听,认真记录

走进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

中国天眼的顺利建成,离不开南仁东先生领导的建设团队的辛勤付出。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讨论、推翻方案与重建,多少页手稿堆积如山,其背后的辛苦付出是常人想象不到的。南仁东先生是自强不息、探索不止的中国科学家的代表,他投入了 20 多载的光阴,从选址、设计、建设到调试,从青丝熬成白发,他和背后成百上千的射电学工程师们为中国天眼的成功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南仁东团队的努力和奉献使得中国天眼成为了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天眼绝世,南仁东先生坚韧不拔、坚持自主探索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当千古流传。

参观“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纪念馆

顺利完成中国天眼研学课程

 

第三天

贵州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杂居地。崇山峻岭、氤氲水雾之中,坐落着古老而美丽的瑶山古寨。同学们了解到,瑶族还保留着原始的母系社会特征。此外,瑶族人通过特殊的民族服饰,如百褶裙,以及口头传诵的方式传承历史文化——瑶族虽然没有文字,但是据说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盘古时期,而其又与许多神话故事有所关联。

茂兰景区因其浑然天成、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而闻名。绕行青龙潭,青蓝的潭水吸纳丝丝细雨,头顶和身边的亚热带常绿树木也被洗刷得更为干净清秀。探入金狮洞,原本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忽然“活”了过来。除了拔地而起的石笋、巍巍悬挂的石钟乳、顶天立地的高大石柱等同学们熟知的微地貌外,喀斯特奇观,如泛着流光的石瀑布、表面光滑但形态卷曲的石旗、一串一串的石葡萄,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滴水、溅水景观,合力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地质科学课,研学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初衷于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漫步茂兰景区原始森林中

探索原始溶洞

沉浸式体验金狮洞

夜幕降临黔南,长桌宴摆起,高耸的篝火堆也点起——篝火盛典开始了。在瑶族传统表演中,同学们了解到了瑶浴等珍贵的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猴鼓舞、火把舞等尽显自由狂放之美的舞蹈艺术也将同学们深深感染。放下筷子,起身与热情淳朴的瑶族同胞拉手共舞,篝火的熏燎、烟雾的蒸腾,勾勒出最美好难忘的民族画卷。

观看瑶族舞蹈表演

在篝火晚会上狂欢

 

第四天

贵州的人文之章拉开序幕。同学们深入瑶山古寨,了解、感受和体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古寨粮仓所体现出的防火、防鼠、防盗的精妙设计让同学们感受到少数民族祖先的智慧灵光,一件件正在制作的精美细致的蚕丝衣物传达出瑶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瑶王座、议会堂、村史馆等地也进一步为同学们揭露了瑶族自然信仰、狩猎文化、舞蹈文化等传统风俗的神秘面纱。

在粘膏坊里,同学们亲手体验了粘膏染工艺,对少数民族祖先利用自然资源的智慧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和其所表达的美学理念的魅力和价值。随后,同学们又积极参与到关于瑶山文化的文创设计讨论和研学课题中期交流汇报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创意和才华。贵阳夜晚闭营仪式更是令人难忘,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言和收获,一字一句饱含对本次研学旅程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风景秀丽的瑶山古寨

学生和古村瑶族老人交流

体验粘膏染

 

结语

贵州,是独特的风景名片。黄果树壮美,陡坡塘伟岸,茂兰景区自然原生态的美更是独一无二。愿瀑水永流,生态常青。

贵州,是珍贵的人文瑰宝。瑶族先民的智慧闪烁古今,其后人的热情善良为人称颂。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经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保护,当地人民也很注重传承。老人守望着,年轻人奔跑着,这些中华民族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愿瑶民安乐,手艺相传。

贵州,有惊人的科技工程。FAST将成为人类射电天文学的扛鼎之力,南仁东先生、乃至千千万万没有留下姓名的科技工作者们,是时间长河冲刷不掉的璀璨明珠——人类的群星,正在闪耀,也将继续闪耀下去。

贵州,曾经意为千万双向大山外迈步的腿,现在表示千万颗返乡助振兴的年轻人的心。勤劳、智慧、勇敢的贵州人民,正携手,正昂首,把贵州带向更光明的未来。

读书,行路,阅己。本次研学之旅,同学们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交织,聆听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乐章。曾经读过的书,脚下行过的路,都将化为涓涓细流,汇入心灵之海,滋养和塑造一个更完整丰富的人格——回首无数个瞬间,由此阅己,成为真正的人。

活动组同学组织大家开展知识问答

研学小组分享课题进展

认真完成研学手册

分享文创产品设计

学生设计的瑶族文创产品

研学手册


学生诗歌精选


黔吟五句

——高一二班 魏晨含昱

云雾缭绕 奇峰林立 山水清秀风光好

石壁陡然 瀑水飞溅 黄果树游有洞天

天眼绝世 南公千古 科技腾飞助振兴

茂兰农家 鸡鸣细雨 木阶湿滑不伤雅

最喜瑶寨 热情淳朴 一面之缘尚且珍


《山川间》

——高一七班 张梓涵

山川间,我行走在历史的脉络。

飞溯瀑布,水雾缭绕,心随波涛起伏。

中国天眼,仰望星空,星辰与我对话,

茂兰绿意,脚踏实地,生命对我低语。

瑶山古寨,泥水路上,回响着岁月的脚步。

每一次呼吸,都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深致敬。

诗意黔行,不仅是知识的积累,

更是心灵的触动,对未知的渴望,对世界的好奇。

山川间,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

学会了在自然与文化中寻找平衡。

每一次的体验,都是生命的感悟,

每一次的感悟,都是成长的痕迹。


《怀南仁东先生诗》

————高一八班 邓云桥

黎元家国子心赤,朝夕十载赶天时

明知长空漫浩荡,意开天眼问苍茫

洞晓寰宇唯物理,察明浮世必人情

深藏功名无人问,星海浩瀚天下知


“天眼之父”——南仁东院士

——高一七班 吕沐芫

您在南方的深山埋下一颗种子,世界的东方升起直指宇宙的旗帜。

您,是爱国的赤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您毅然回国,不厌其烦地向世界讲解创新的理念,为FAST赢得更多的支持。

您,是潜心科研的学士。

主动反射这一前卫而超群的构想,在您的一次次失败与尝试中变为现实。

您,是无私奋斗的战士。

施工现场,有您带着安全帽巡查的身影;工作例会,有您轻却坚定的声音。

即使,您已确诊肺癌晚期;即使,您的生命已进入沉重的倒计时。

我攀登上八百级阶梯,正看到您毕生心血凝成的天眼,久久凝望着云层以上,肉眼不可及的神秘的真实。

这只眼睛记得您,看着这只眼睛的人记得您,您是无双的国士。


黔山行

——高一十二班 杨宇暄

你见过怎样的贵州?

是山间湿润的风,

是古城温暖的光,

从早晨到夜晚,

在这四季葱郁的天地里。

我寻找着杜牧梦里云烟深处的人家,

踏过徐霞客书中悬帘飞下的瀑布,

遥望醉翁笔下烟云里的白鹭沧州。

去听古代唐诗里清晨山间的鸡鸣。

在这里,

你可以走进这深山,

寻找史书里夜郎的痕迹,

叹一声渺小的悲欢。

可以仰望朝向宇宙的巨眼,

倾听一段默默的长诗。

也可以走进千年隔绝的古寨,

去看那秀山翠峰夹绿溪,

去看那炎炎篝火映瑶山。

看那条条高速连起希望的原野,

看一个个梦想走出层层的深山。

在这里,贵州。

我感到了你的活力,

看到了你的秀美,

我看见了新旧的碰撞,

听见了新时代的乐章。

听的热泪盈眶。

文字来源:贵州线路全体师生    图片来源:贵州线路全体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