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国门 秘境科考
2024年1月27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高一年级百余名师生从北京出发,搭乘飞机一路南下,共同开启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广西研学之旅。探寻自然奇观,感受百态文化,此次研学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无与伦比的科考体验。
第一天
古方红糖产于原生态山地,精选阳光鲜蔗,历经18道工序手工熬制而成;其工艺流程主要有:榨汁、开泡、赶水、出糖、打沙、成型等基本步骤,采用“直风灶”和“连环锅”,手工熬制而成。从甘蔗取汁到最后的成品入库,完全采用物理方法将这些糖分进行结晶,不添加一滴现代工艺中的化学制剂。同学们的广西研学之旅就从这里开始。一堂引人入胜的崇左糖文化先导课带领我们穿越时光,了解古法制红糖的历史与制作步骤。研学导师生动的讲解让同学们仿佛穿越到古老的田园,感受那一抹红糖的甘醇。
紧接着,同学们积极参与,步入甘蔗林,挥动手中的工具,砍取原料。甘蔗的甜蜜香气在空气中弥漫,预示着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制糖冒险即将开始。甘蔗被榨成汁,小组之间协同配合,开始了精密的红糖熬制过程。
甘蔗林前合照
熬制红糖图片
五个小时的熬制,是一场心灵与体力的考验。然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亲手感受了红糖的魅力,亲眼见证了浓缩的精华被灌入模具的瞬间。当脱模后,每个人手中的成品都是对汗水的见证,是对团队协作的庆祝。
红糖脱模
夜幕低垂,星光点点,篝火在夜空中闪烁,散发出温暖的光芒,同学们围坐在一起,留下欢乐的笑声和歌声在夜空中回荡。时间仿佛停滞了,篝火晚会的欢歌笑语和温暖焰火为广西研学的第一天旅行划下了美丽的句号,也点燃了同学们对未来几天旅程的期待。
篝火晚会
第二天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崇左市江州区和扶绥县境内,东西长约75公里,南北宽约48公里,由间断分布的4片石山区组成。这里拥有全球最多的野生白头叶猴种群数量,是中国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17个关键地区之一,动植物资源丰富。
清晨,同学们满怀期待地踏上了探秘白头叶猴的神秘之旅。在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寻觅白头叶猴的足迹。两旁的喀斯特地貌奇妙险峻,鬼斧神工。幸运降临,眼前出现了一群白头叶猴的身影,它们悠闲地在树梢间活动。同学们有的静静地停下来认真观察,有的则迅速拿出相机,记录下这一珍贵瞬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研学导师的讲解下,同学们不仅了捕捉到了白头叶猴的活动画面,还深入了解了它们之间的群体关系和独特的生活习性;在国家动物博物馆白头叶猴馆里,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了白头叶猴的分类学与解剖学知识,对这些灵动生物的生存状态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壮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系古百越族群支系西瓯、骆越的后裔。告别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同学们前往了崇左市壮族博物馆。在“百里岩画,骆越神工”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陈列和“瓯骆传承,壮家欢歌”的壮族历史文化展前,同学们仿佛穿越时光,体验到了壮族文化的丰富历史,也对我国的文化多样性和多民族团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花山岩画,高44米,宽170米,位于崇左市宁明县的明江东岸,绘制于战国至东汉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花山岩画的最早记载,在明代张穆的《异闻录》中:“广西太平府有高崖数里,现兵马执刀杖,或有无首者。”古人把赭红色的赤铁矿粉用动物脂肪稀释调匀,用草把或鸟羽蘸上,在天然崖壁上直接刷绘出这些神奇的壁画。百米垂壁上,每一幅岩画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有的身佩刀剑,有的侧身击鼓。时光在这片古老的岩石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同学们仰望着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岩画,仿佛与壮族先民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刻对话。
同学们参观花山岩画壁画
第三天
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热带北缘,区内群峰嵯峨、山岗密集、溪流时隐时现,是世界上罕见保存最完好的岩溶地区热带季雨林。第三天,同学们抵达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成了四个野外考察小组,跟随科考人员分组进行科考。
昆虫组的同学们化身“昆虫猎人”,跟随着科考团的专家们进行着昆虫多样性的考察。在上山的路上,他们如同探险家般仔细观察着每一处细微的生机,与藏匿在朽木、叶片下的昆虫们进行着亲密的互动。有时,他们会忍不住低下身子,用放大镜仔细研究着一只微小的甲虫,仿佛在与小小的世界展开一场奇妙的对话。
昆虫组同学观察
植物组的同学们则像科学家一样,学习着利用各种工具进行植物科考。他们手持着无人机、测高仪等现代科技工具,追寻着植物的高度、胸径与冠幅等数据。在专家们的指导下,他们走进了茂密的树林,实地测绘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古树——“蚬木王”,用笔记本记录下每一寸土地的生命脉络。
兽组的同学们则化身为红外线摄像机的布设大师。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他们调整着摄像范围角度、坡度,成功地布设了红外相机。当他们打开储存卡,看到珍贵的帚尾豪猪、赤麂、猕猴等动物的影像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仿佛亲眼目睹了大自然的神秘面纱。
鸟组的同学们在保护区中观察到了弄岗穗鹛、大山雀、暗冕山鹪莺等数十种鸟类,仿佛置身于一片鸟语花香的乐园。他们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每一只飞鸟的翩跹舞姿,了解着它们的分布情况。保护区内鸟类种群混合,惊飞距离短,这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与鸟类共处的幸福与和谐,体味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珍贵意义。
同学们参观蚬木王
夜观昆虫前
同学们夜观昆虫
第四天
簸箕宴是壮族最具代表的宴席。在竹编而成的簸箕底部铺上新鲜翠绿的芭蕉叶,在装满荤素搭配的壮家美食,一顿壮族独特的民族风味就此形成。在弄岗自然保护区,同学们一起品尝了这道传统的壮族美食,用舌尖的味蕾感受广西壮族当地的美食文化。
广西喀斯特地貌溶洞集石笋、石柱、石花于一体,洞内钟乳石垂挂,犹如琼枝玉树,令人叹为观止。走入其中,地质力量在漫长岁月中雕刻出的奇妙景致,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鬼斧神工。跟随着专家的指导,同学们用手电筒寻找着石壁上爬行动物的卵与古化石,共同探究着这些自然景观的形成过程。
同学参观溶洞
接着,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同学们来到了中越边境著名的友谊关。坐落在山川之间,一座守护着边疆的雄关要塞,承载着无数古今往事。巍峨的城墙沉稳屹立,宛如一条巨龙蜿蜒腾跃,雄伟壮观。站在关楼之上,俯瞰四野,山川起伏,河流蜿蜒,一片壮美景象尽收眼底。历史的风云在这里交汇,文化的气息在这里传承,每一块砖石都沉淀着岁月的厚重,每一丝风景都饱含着历史的沧桑。在这里,同学们也参观了著名的鸡鸣山炮台,见证了历史的荣辱兴衰,体悟了深刻的爱国精神。
友谊关大合影
晚饭后,同学们进行了小组研究报告展示及研学总结。植物组、兽类组、两栖与爬行动物组和鸟类组的同学们各自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交流了彼此的心得体会。各组专家们也给出了专业的评价和今后继续研究的建议,为这次广西科考研学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留下了宝贵的回忆和学习收获。
研学会议照片
第五天
历经4天的艰辛科考后,研学的最后一天我们去到了被称为“亚洲第一跨国瀑布”的德天瀑布。澎湃的水流从悬崖飞泻而下,如同银河倾泻而来,翠绿的树木在瀑布的映衬下更显生机勃勃。瀑布轰鸣作响,声震山谷,仿佛大自然的鼓声,唤醒了沉睡的山林。站在瀑布前,感受着水气的拂面,聆听着自然的呼吸,心灵得以净化,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这里,同学们深切领悟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德天瀑布,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份珍贵馈赠,也是我们与自然对话的桥梁。
德天瀑布美景
同学参观德天瀑布
壮王宴
时间如白驹过隙,五天的研学之旅在1月31日晚落下帷幕。在为期5天的研学途中,同学们在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可爱的石山精灵白头叶猴相识,亲身体验了古法红糖熬制的技艺和壮族篝火晚会的魅力;在左江的游船上,探寻广西山水的瑰丽和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的神秘;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沉浸式体验热带雨林和喀斯特溶洞的奥秘;在南疆国门,感悟友谊关的悠久历史和德天大瀑布横跨中越两国的壮丽。
这趟广西研学探索之旅不仅拉近了同学们与学科知识的距离,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回顾所见所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种子已在心中生根发芽。未来,同学们定当继续秉持着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勇攀知识的高峰,为未来的发展铺设更加坚实的基石。
学生感受
廖辰宇
广西崇左之旅是一次探寻自然与历史的完美融合之旅。在这里,我们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受到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无论是白头叶猴的自然保护区、榨甘蔗熬糖的传统工艺、左江花山岩画的古老文明、弄岗观鸟的美妙体验以及德天大瀑布的壮丽景色都在我们的崇左之旅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望有朝一日能再次踏上崇左,这片美丽悠远的热土。
刘雨鑫
在这次崇左自然之旅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无论是白头叶猴保护区的原始森林,还是弄岗保护区的岩溶地貌;无论是友谊关的历史文化,还是德天瀑布的壮观磅礴,都让我为之赞叹不已。这次研学之旅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千奇美丽。此外,此次研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在白头叶猴保护区和弄岗保护区,考察站的科技人员克服了很多困难解决了很多问题,许多珍稀动植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他们努力工作不畏艰难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也激发了我更加珍惜和保护大自然的想法和意识。
付娆
在结束这篇游记之际,我想对崇左说一句:“谢谢你,给了我这次难忘的自然之旅。”你的美丽和魅力让我心驰神往,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大自然和文化遗产。愿崇左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永远熠熠生辉,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冷承林
我走近你,感受你的震撼。你的水花飞溅,如同流星雨般璀璨,落在身上,清爽至极;你又似一个巨大的音乐盒,水流击打在岩石上,发出悦耳的旋律。你是中越两国的界河,见证了两个民族的无尽友谊。你与越南的板约瀑布相互呼应,在山水间共舞。你的美丽与永不衰竭的力量,成为我心中的焦点。德天瀑布,你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壮乡的骄傲。无论何时何地,你都会在我心中永恒。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