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在“强基计划”背景下,清华大学与朝阳区教育部门、八十中等6所朝阳区中学达成合作意向,加强合作,挖掘学生潜质,激活学习潜能,发现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协调培养研讨会上,八十中被授予“清华大学2023年生源中学”。
应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盛情邀请,我校由副校长赵玉泉带队,课程处主任石岩,高一年级班主任王美多、李丁及高一、高二年级43名学生于2024年4月28日,踏入了享有盛誉的清华大学校园,共同参与并见证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盛典。清华大学招办安排了学生志愿者、八十中校友曹宇祺同学全程陪同活动,曹宇祺校友2020年通过物理“强基计划”考入清华大学未央书院。此次活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顶尖学府文化底蕴与学术氛围的宝贵机会,也成了促进两校间交流合作、激发学生学术志趣与理想的重要桥梁。清华大学,这所历经百年风雨洗礼的大学以其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向八十学子诠释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使每一位同学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清华梦”的种子。
01无体育,不清华
早上8点,第67届“马约翰杯”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在清华大学东大操场隆重举行。随着学生艺术乐团军乐队的乐声缓缓响起,国旗仪仗队、校旗方阵、裁判员方阵、体育协会方阵、各院系学生运动员方阵及六个校友代表方阵依次入场。乐声激昂,步履坚定,口号铿锵,风采昂扬,清华大学学生昂首阔步、自信乐观的风姿和昂扬向上、拼搏进取的风貌令同学们深感震撼。开幕式上,同学们近距离感受清华大学深厚悠久的体育传统和体育文化,更深刻感悟“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背后所蕴含的信念与使命,立志强国有我、青春有为。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未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是每一位中学生的应有信念。
02清华工科,领跑世界
感受清华大学热情似火的体育风采后,八十师生参观了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实验室教授介绍,这座实验室的研究都是建立在碰撞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各项数据的测量和研究,来提升驾乘者安全、汽车本身安全以及行人安全。目前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在汽车上“开花结果”,还广泛应用于载人飞船冲击及宇航员安全保护,海军舰船人员抗冲击防护等研究。浑身上下装有数十个传感器的假人、飞行汽车、100多米长的牵引轨道等等,都使同学们大开眼界,认识了汽车研究领域的另一面。
接下来,八十师生参观了位于主楼五层的自动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感受了自动化领域前沿科学技术的魅力。大家惊叹于能翻跟头的机器狗、可自动保持平衡的无人自行车以及会写毛笔字的书法机器人。清华大学无愧于“红色工程师的摇篮”称号,用切实的科研成果为“行胜于言”的校风写下生动注脚。经过研究人员的介绍,同学们感受了工科将图纸变为现实的独特魅力,体会到知识理论的价值在于应用,燃起了对大学学习的憧憬。
此次参观清华大学主楼一层举办的人工智能展览会,为筹备中的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育集团人工智能嘉年华活动带来了诸多新思路与灵感。尤为幸运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另一位资深清华校友的亲切陪伴与指导,他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满腔的热情,不仅为我们生动诠释了清华大学毕业生的卓越画像,也深刻影响了在场的每位师生。
03鉴往事,知来者
随后,师生参观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专题展览。该展览以晚清士人出洋记述为主线,展出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藏约100件西方科技实物。同学们看到了留声机、打字机、静电起电机等之前只在历史课上有所耳闻的古老物件,在此感受那个由蒸汽与电力、好奇心与征服欲所构筑的全新世界。“鉴往事,知来者”。“海外奇器”展览规模虽然不大,但展品既有趣又说理,让同学们了解科学技术的知识,同时了解其背后的人文精神。回顾这段既洋溢着新奇与乐趣,又满含着报国热忱的历史,无疑是一次既展示历史,又展望未来的厚重之旅。
中午,穿过学生公寓区,师生来到紫荆园食堂用餐。品类丰盛的菜品、舒适宜人的环境、安静有序的氛围,一扫上午奔走参观的疲惫。
04跨界艺术,时空对话
“‘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放。谌河、刘曼文、郭全忠、洪磊、杨少斌、闫平、洪浩、翁奋、顾黎明、纪连彬、于振立、李占洋、丁乙13位艺术家的70余件作品在此展出,呈现着传统与当代的羁绊、记忆与现实的交融、历史与艺术的辉映。同学们漫步其间,欣赏来自十三位当代艺术家的艺术杰作,感悟流淌其中的多元艺术面貌。艺术家们或用沉郁顿挫、温文尔雅的叙写,或用灵动烂漫、天马行空的想象,构建了生动多样的艺术世界,让同学们沉浸其中,感悟艺术的魅力,领会艺术的精神。
八十师生赴清华大学参加113周年校庆观礼活动就此落下帷幕。从“马约翰杯”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到自动化过程控制实验室,从自然科学馆到当代艺术展,通过此次清华观礼之行,八十学子得以走进一间间实验室,观赏一件件展品,感悟一道道风采,近距离感受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化、校园面貌,感受到百年清华厚重博大的底蕴、自信蓬勃的生命力,和温暖热烈的校庆氛围,更将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将憧憬与志向深埋心底,用奋进与实行淬炼己身。
本次八十中获邀参与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活动,是对3月份举办的“拔尖创新人才协调培养研讨会”精神的践行。在研讨会上,清华大学明确表达了将与朝阳区教育部门、各重点学校深化合作,旨在通过“强基计划”进一步支持八十中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此番邀请正是双方在共同推进高中教育改革,协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以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方面的具体举措。
同学感悟
高一1班 刘珈西
从过往峥嵘岁月到如今继往开来,从现代化技术的科技感碰撞到浓厚文化历史的人文融合。在这里,从生物医学到现代电子学,各方面科学知识融会贯通,我们领略了科技的巧妙融合和迅猛发展;从丰富的艺术创作到历经时间洗礼的历史文物,我们在尘世喧嚣中看见了一分历史沉淀的静谧。在清华,我们领略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同时又见证了前沿的科学技术,沐浴在各色知识的洗礼中,我们对未来的征途星辰大海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高一5班 刘怡君
2024年4月28日,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在我校的组织下,我有幸走进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进行参观学习。恰逢清华大学113年生辰,漫步于古色古香与现代科技感并存的校园里,我深深地被一代又一代清华人严谨探微的科研精神,精益求精挑战自我的拼搏精神,与“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家国情怀所触动。身为八十中学王绶琯科学创新实验班的一名学生,我更要向优秀的清华学子学习,向着自己理想的学府与科研理想而不懈奋斗。
高二4班 韩锦熙
今天清晨,和同学们来到了清华大学。前往运动场就座,俯瞰各系学生列队准备清华校庆开幕式。最引人注目的是最后登场的“校友组”,从千禧之约,零零相望的毕业二十年校友,直到1974届毕业的五十年校友。看到银鬓白须的古稀老人踏起齐步,仿佛看到了一代人的青春模样,正印证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经过校园的一草一木,走进汽车碰撞试验室、自动化系各大实验室,领略了全国最尖端的技术以及群英荟萃的清华智慧。午餐后,动身前往清华艺术博物馆。虽参观时间有限,但还是被多才多艺的清华青年们的才华所折服,一幅幅油画,细腻与狂野完美交织,青春的激情在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画布上肆意宣泄,尽显自强之生命。此次活动虽短暂且紧凑,但收获颇丰,从青年的朝气与活力,不难想象他们夙兴夜寐,青灯黄卷地刻苦钻研。水木清华,作为新青年,我们都应秉承着此等信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高二11班 申陈桢
信步走进清华园,映入眼帘的景象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如同一首无声的诗篇,让人在不经意间便沉醉于其独特的韵味之中。在参观中,学长告诉我们,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可以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清华,它不仅仅是一所大学,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力量,激励着每一个人不断前行不断超越直至达到自己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