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6年至今,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穿越近七十周年,见证着共和国教育历史的沧桑和巨变。七十年,一个个教师走进这里,开始了他们的耕耘春秋和教育人生。他们燃激情于课堂之上,点亮学生灵魂的灯塔;他们融睿智于人生之中,叩响孩子心灵的大门。他们贯穿于生命中的勤奋、求实、创造、奉献,与八十的历史同在,将永远在八十的史册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高翔鸿鹄 彬蔚辉光
宁鸿彬老师1976年调到北京第八十中学直至退休。作为八十中学走出来了“大先生”,宁老师最让人感慨的就是在几十年如一日的语文教学中,实现了多次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不断攀登语文育人的价值高峰。
儿时启发 >>
“卡片教学法”
宁鸿彬老师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家庭。童年时期,父亲教他识字,将单个字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今天教一些,明天再从教过的卡片中抽字复习。这个经验在宁鸿彬老师的心间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长出了一颗闪耀全国语文教学界的硕果——“卡片辅助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如同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之门。这些卡片就像是小小的知识宝库,里面蕴藏着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宁老师引导学生们分组合作,利用这些卡片进行创作和游戏。每当学生们完成一个作品或游戏,宁老师都会鼓励他们上台展示和交流。在每次课堂的最后,宁老师都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而这种教学法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寓教于乐,注重个性化学习。它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有趣、生动和有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这种教学法也开启了他的语文教学特色:始终按规律育人,将学生成长规律、语文内容构成规律、教与学共生规律等统一起来,形成规律与规律联动共生的语文教学样态。
大胆改革 >>
“三环一体教学法”和“五步阅读教学法”
1949年,宁老师考取了北京市第二中学。他萌生了成为一名教师的强烈愿望。在保送名额被削减的情况下,他以全市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校园——北京师范学校,并怀揣着教书育人的赤诚之心,走上了自己的语文育人之路。1978年,随着国家教育改革与创新大潮的拉开,宁老师开始了系统的语文教学改革试验。宁老师深信:“只有不好的教学方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他在减少课时、取消平日测验、不留课外作业的情况下,用初中三年的时间教完了初高中全部的十本语文教材。在历次全区统一命题的教学质量检测中,宁老师所教班级的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他所教每一个班的市区抽查考试平均成绩都是全区第一。
这主要得益于他的数次语文教改实验,特别是“‘懂-记-用三环一体’教学法”和“‘通读一质疑一理解一概括一实践’五步阅读教学程序教学法”。
“‘懂-记-用三环一体’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讲述和形象的比喻,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们“听得懂”,在理解语文知道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语文情感。接着通过个性化的记忆方式,运用联想、情境等方法,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张知识网,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写作、演讲、表演,用语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通读一质疑一理解一概括一实践’五步阅读教学程序教学法”也生动体现了他的语文教学思维:在规律育人基础上,基于育人现实需要,抓关键问题,形成精约系统,提升整体高效能育人层次。
通读是阅读教学的开端,也是基础。学生需要关注文章的主题、主要人物、事件和观点等,对文章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在通读的基础上,学生需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学生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疑惑,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情感色彩、思想内涵等方面,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概括是对文章内容的回顾和总结。学生需要将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思想进行概括和归纳,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实践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通过写作、口语表达、阅读应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引领趋势 >>
从五大方面入手的更高层次改革
1986年宁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曾被选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领导、学校、社会和同行的赏识和认可,与他长期从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著作以及观摩交流中学习经验、方法,广采博取,兼容并蓄,匠心独运,不断更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语文教学理念,这种语文教学胸怀和气度密切相关。
在后来的更高层次的整体改革中,他通过教材改革,重新组合语文教材秩序,增加多元文化内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通过教法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作业改革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进;通过考试改革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价值;通过课外活动改革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宁老师这些多年前的改革尝试,还正是今天语文教学如火如荼推进的前沿热点。他一生如此,不仅在语文育人事业上与时俱进、把握前沿、主动推进,他在种种考验面前,也始终坚定信念、胸怀大志、勇往直前。曾从先秦到清末自学了大量的名家名篇,22开的笔记本足足记了十几本!他以语文育人育才为根本目标,形成了与自己职业生涯阶段相匹配的教学改革阶段梯次,不断攀登教书育人的价值高峰。正是今天我们倡导“大先生”和教育家精神最应传承的职业精神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