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用力守正道 久久为功育新人——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届优秀毕业生经验分享

2024-06-27

青春胸怀拏云志 今朝璀璨耀星河

2024届高三学生胸怀拏云之志,追风赶月不停留。在八十这片天空,他们展翅翱翔,凭风图南。回首千帆竞舞,今朝闪耀星河。

让我们一起走进八十天空,撷取他们的青春流光……

 

赵可涵

在八十中的六年时间将会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之一。这六年中,我的思想、学识与能力都获得了巨大的提升。而这定要归功于八十中先进的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策略,以及这里出类拔萃的老师们对这些方针的出色贯彻执行。

有人说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病是将同一套死板的教学大纲套在了所有学生身上,即使他们各自的特点大相径庭。而八十中深刻认识到了同一套教学大纲无法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需求。于是,八十中努力将“为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内容”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例如,我的物理、化学、生物老师会准备一些或能超脱于课本、提升思维,或能强化特定知识点、打牢基础的练习题,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有选择性地练习。在教学实际中,某一个同学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之间、同学们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之间的差异都是很显著的。若将一套教学大纲硬套在所有学生身上,会导致每个学生都有未补上的漏洞,同时又将大量时间精力浪费在了对已掌握的知识点的无谓的重复练习中。而通过为每个同学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同学们可以自主加强薄弱模块的练习,同时适当精简优势模块的练习以节省时间与精力。由此可见,此种教育方针对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有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有一个理念与“制定个性化教学内容”的方针可谓相辅相成——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方面,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是个性化教学内容得以落实的基础。老师不可能给每个同学出一份练习题,也不可能严格监督每个同学完成各异的学习任务。老师能做的是分析同学们的特点,并为每个同学给出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建议与练习题的选取建议。而这些建议的最终落实,即练习题和复习梳理任务的完成,终究要依靠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个性化教学内容的落实过程也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在上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而就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本身来说,八十中的其他许多政策也都能反映这一点。例如,八十中安排了大量的自习课,且老师们从未有一次占用自习课时间讲课。自习课时,学生可以选择完成作业、自主练习或整理,也可以在楼道找各科老师答疑。八十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信任,进而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自由;而学生们又都能良好地利用这些自由,以最大化地释放自身潜力。更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只是着眼于高考的优异成绩,还是在为学生在大学乃至一生中的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当我们离开高中,步入更高的知识殿堂时,不再会有人敦促我们学习;那时我们所有的学识、能力的提升都要依赖于我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中时期培养的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无疑对此有巨大作用。

除此之外,八十中的教育方针中还有两点我颇为赞同。一是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二是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与短板学科,而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同学们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终实现所有同学的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例如,我们班组建了四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进行了各学科的讨论与讲题活动。这些政策对所有同学都大有裨益。于提问的同学而言,他们可以更便捷地获得问题的答案,甚至获得比学科老师更深刻的洞见;于为别人讲解的同学而言,他们可以在此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获得新的启发,有时甚至能排查出一些从前未曾注意过的漏洞。

八十中对于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的重视,可谓有目共睹。我们直到高考前上课的倒数第二天(因为最后一天只有半天),都有午饭后、下午、晚饭后总共至少一个半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在这些时间中,同学们可以选择在班休息、校园内散步或进行各类体育活动。自主休息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不仅能放松学习时紧绷的神经以保证更好的学习备考状态,更体现了八十中以人为本、永远将成绩放在次要而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教育理念。

最后,我想由衷地感谢我的班主任魏老师。我们班取得的无数成绩都是她教育教学水平的证明,自不必多说。而我想写的是她对学生的绝对的爱、相信与鼓励。高三上学期期末,我因为各种已知与未知的因素成绩再创新低,我的信心受到了很大打击。而在我印象中魏老师一直属于比较严厉的老师。所以我已经准备好接受她的责备了。然而,那个周末魏老师给我打电话时的语气是我听过最和蔼的一次,她听我说了自己的反思后,又给了我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并告诉我她相信我的能力是绝对够的,只要解决这些问题一定可以实现最初定下的那些目标。魏老师的相信与鼓励让我卸下了心理的包袱,在寒假填补了缺漏,为最后一个学期的冲刺铺平了道路。我发挥失常的考试并不止这一次,而魏老师每次都用对我绝对的相信与鼓励让我重拾信心。作为学生,遇到这样的老师可谓是我莫大的荣幸与幸运。

我永远不会忘记高中校园里那些汗水与欢笑的记忆,永远不会忘记一路上无数人对我的支持、鼓励、帮助与爱。我的母校、我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将永远构成我青春回忆中最美好的部分。


边天奕

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基础教育作为人才成长的摇篮,肩负着为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的重任。我想结合我在八十中的六年成长经历,谈一谈基础教育该如何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

一是要加强理想信念引导。中学阶段是我们树立大志的重要阶段。基础教育应当引导我们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个人目标。初三的语文课上,我们每周都要观看纪录片《大师》。纪录片展示了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大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为学术进步、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不断奋斗的动人事迹。每看一集,都是一次洗礼。大师的事迹指引我们坚守理想,捍卫真理,化所学为所用,让知识造福人类。基础教育作为我们成长成才的奠基石,在指引人生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以锤炼自我、服务社会为价值导向,我们才能成为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是要用丰富的课程活动开拓视野、培养兴趣。学校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让我们每一个同学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所在,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高一的生涯规划让我们明确自己的性格特征,帮助我们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道路。每个学期学校也会开设不同门类的讲座来让我们了解前沿研究成果。学校还开设了丰富的社团和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以满足我们的个性需求,其内容涵盖科技创新、艺术设计、人文社科等不同领域。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在实际参与中不断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我在高二参加了晨光文学社和模拟政协社团。在组织并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我的沟通交流能力不断增强,也结交了不少伙伴。在八十中学“一人一天地,一木一自然”的教育理念下,每一个同学都能在其中发现自己的专长,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成就别样的自己。

三是要培养敢于发问、乐于求索的探索精神。拔尖创新人才就是善于利用已知推出未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探索精神是拔尖创新人才必需的特质之一。数学课上,魏老师鼓励我们对已有结论进行质疑和提问,并引导我们将结论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物理课上,何老师对例题加以改造并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我们触及原理的本质。地理课上,韩老师让我们利用所学地理原理,解决新情境中看似反常的地理环境特征。这些教学实践都引导我们灵活运用知识探索未知,不断创新。

四是要培养创新思维方式。拔尖创新人才绝不墨守成规,而是敢于颠覆原有思路,不断突破。基础教育是我们培养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的重要阶段,应不断启发我们创新思考。政治课中的哲学、逻辑等课程,让我们认识许多科学思维方法。数学课上,魏老师让我们利用电脑软件Geogebra直观感受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数形结合、逆向思考等都是她常常强调的思考角度。地理课上,人地协调、整体性和差异性、“用自己、借他人”等思想贯穿始终。物理课上,类比、等效、累积等思想方法常常提及。在课程学习中,这些思维方法在解决学科实际问题中不断积淀和强化,内化成为我们自身的思维品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五是要增强社会意识,提升社会实践力。人才归根结底是为社会服务的。只有想社会所需,才能让研究出具有价值的成果,实现人才与社会的双向奔赴。基础教育要引导我们关注社会,针对社会关切提出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服务社会。在课程教学时,老师们总是以社会热点话题为素材,剖析其中涉及的学科知识,发掘学科知识的社会价值。此外,我参加了模拟政协社团,并提出模拟政协提案。提出提案的过程就是关注社会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的过程。参加模拟政协活动激发了我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了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也实现了个人素质的历练。

“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在这个人生的重要阶段,基础教育的意义不只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明方向、提素质、知社会,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过去的六年,我在八十中学不断成长,未来,我也将向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不断努力。


窦思瑶

进入新时代,我国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随之开启了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方探索。在探索中,基础教育的地位逐渐提升,受到了各方关注。在八十中学习的三年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学校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也在学校的鼓励下,迈出成长为国家栋梁的第一步。

对于拔尖创新人才而言,最基本的素质便是全面发展。如果只会埋头读书,便可能消磨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失去发现自身兴趣与特长的机会,也无法培养学生多学科融合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幸运的是,在八十中,我们从高一起便有各种类型的选修课,可供我们自由选择。高一、高二时,我们的综合走班课包含信息技术、劳技、艺术三大方面,让我发挥了在艺术方面的特长与兴趣,也改善了自己在信息方面的短板。而选修课便更是丰富多样:课外拓展类的选修课如辩论、沙画等,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充分发掘学生的多种能力;课内延伸的选修课则更加深入与灵活的为我们介绍基础学科相关知识,深度满足了学生的探索欲。我想,正是这样的经历给予我探索与学习更多领域的热情,也培养了我灵活与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每位学生的个性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均衡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针对性辅导,可以让学生在优势领域更加突出发展,也帮助学生及时补足弱势科目。八十中从高一起便让学生自由选择导师,进行个性化的辅导。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高三时,老师会对每位学生都给出不同的教学计划,还会进行详细的记录,落实了“一生一策”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特长,弥补缺点。班主任韩老师会及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状态,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刻主动找我谈心,引导我调整好心态,坚定信心努力前行。而每一位科任老师也都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答疑与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突破瓶颈,发扬优势。

同时,参与实际问题解决、发扬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灵活应变的能力,为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唯有将课堂与实际相结合,方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提升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在高二的时候,我在于老师的鼓励下和同学一起参加了模拟政协提案大赛,我们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在过程中,我们在走访调查中增长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开拓了眼界;在提案撰写中我们将政治课上的所学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对现存方案加以改善与创新,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在合作分工中增强了协商沟通的能力,从最初因矛盾而争吵走向懂得如何化解矛盾,并通过分工提升效率;在政协观摩中我们切身体会到书中所写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校内,八十中也举办了校内提案活动,同学们结成小组,积极地提出改善午睡环境、增设自助售货机等提案,学校也及时加以筛选落实,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问题解决,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将书本知识真切地转化为自身能力,为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在课堂上,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将课堂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与深入。老师留下的不同形式的任务要求学生跳出单一的解答练习题的思维模式,而是进入一个新情境,利用原有知识尝试解决,为日后解决各种困难与问题打下基础。在高二时,英语劳老师时常在班级里组织小说续写、戏剧表演等活动,让我们在表达中不仅提升了英语水平,也跳出了写作的模式与框架,开放性创造性的给出了多彩的答案。历史张老师也为我们布置了小组作业,不限形式,各个小组各显神通,通过创作歌曲、制作视频等多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近代史的理解,提升了我们的创新能力。

时光荏苒,三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在八十中的三年间,学校将“全面发展”与“突出个性”相结合,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课程与活动设置;老师们辛勤付出,科学而多样的进行教学;同学们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使我们从高一时的思维单一、知识匮乏逐渐成长为头脑灵活、有创新能力的高中毕业生,并为日后成长为成熟的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对这段珍贵的经历加以提炼,我想基础教育应当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个性化教育为方式,注重实际问题解决与多样化情景的创设,多方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成长为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兼具的拔尖创新人才打好基础。


文字来源:学生发展中心、课程教学中心    图片来源:学生发展中心、课程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