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学生的研学实践体验,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4”师生于2024年6月29日至7月4日共同前往东北,开展了一场主题为“虎啸山林,诗意自然”的研学实践之旅。此次活动旨在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和自然,接触课本以外的知识,以增强对祖国风土人情、自然、历史与文化的认识。
第一站 北大红楼
在北大红楼的巍峨之下,
革命的烙印深深烙印在每一道门槛,
那是岁月的见证,
是先驱们不屈不挠的信念。
时光流转,百年沧桑,
红楼依旧矗立,精神永存,
我们聆听历史的回声,
感受那份热血与希望,照亮前行的道路。
青春在这里激荡,
梦想在这里起航,
我们追寻着先烈的足迹,
继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参观北大红楼 感悟革命历史--
2024年6月29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4”的同学踏足北大红楼,开启了一段旨在追寻革命历史足迹的学习之旅。他们步入这座建筑,仿佛与历史进行了一场对话,深切体验到了过去那些光辉的岁月。
在导游的引领下,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聆听关于北大红楼在革命历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他们仔细观察了珍贵的历史文献、图片和实物展品,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激情与奋斗。此次参观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他们被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所打动。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将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并立志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他们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先辈们的精神,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进步而努力奋斗。
第二站 大荒沟魅力溪谷
古木参天,浓荫蔽日静悠悠。
溪水淙淙,低语自然歌,
绿叶轻舞,谱写生命之韵柔。
林间光影,斑驳交错舞,
鸟鸣山涧,和谐共鸣歌。
心随景动,感受自然之韵,
大荒沟中,诗意悠悠淌心头。
--魅力溪谷 森林氧吧--
珲春大荒沟魅力溪谷生态景区位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植被繁茂,是展现东北森林特点的原始地域之一。同学们在专家和教师的引领下,了解了虎豹栖息地的森林生态系统,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一、伐木体验
“我是伐木工”体验活动,参与者分组进行,分别扮演森调人员、主伐人员、检尺人员、归楞人员和运输人员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亲身体验了伐木工作的整个流程,深刻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含义。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伐木工作的艰辛与挑战,同时也认识到先进科学技术对提升传统伐木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二、溪谷攀登
同学们被有序地分为四个小组,在教师和专家的引领下,深入溪谷区域,进行了系统的植物识别和分类工作。在此过程中,他们详细了解了虎豹栖息地的森林生态系统,并聆听了专家对生态知识的专业讲解,与教师和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同学们准确识别并记录了该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包括黄檗、水曲柳、胡桃楸、红松、东北红豆杉、木贼、龙牙楤木、狗枣猕猴桃、水金凤等,展现出了他们对生态环境知识的扎实掌握和实践能力。
三、途中感悟
在攀登的行程中,一座雕塑引人注目,它是一把锁将锯和斧牢牢锁定。同学们认识到,如此优美、完整、和谐的生态环境,其背后是“保护意识”这把坚实可靠的锁在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营造一个真正能够惠及后世的优良自然环境,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与不懈努力。此次实地考察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更深化了他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理解。
第三站 大马哈鱼洄游放流站
在岁月的长河中,
大马哈鱼,你舞动生命之歌。
从洄游放流站起,
穿越千山万水,
寻找那片梦中的海洋。
你跃过急流,
躲过捕猎者的目光,
只为繁衍,为了生命的延续。
然而,现代的世界,
生态的警钟已敲响。
大马哈鱼啊,你的传奇,
让我们反思,珍视生态,
守护每一份生物安全。
--了解大马哈鱼传奇的一生--
同学们通过参观大马哈鱼洄游放流站,深入了解了大马哈鱼的生命历程以及我国对其保护的现状,进一步认识到保护洄游鱼类的重大意义。在孵化车间,同学们目睹了鱼卵孵化器的运作和鲜活鱼苗的诞生,了解了孵化器的工作原理,并亲自参与了鱼苗的放流过程。同学们细致观察了包括大马哈鱼、金鳟、红鳟、哲罗鲑、细鳞鲑等在内的多种鲑科鱼类,并通过摄像机进行了水下观察。同时,他们听了专家关于洄游鱼类的专业讲解,深刻认识到这些鱼类逆流而上,将海洋能量带至内陆深处,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能量循环的重要性。此次参观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进一步强化了同学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第四站 野生虎栖息地“巡护员体验”
在密林深处,脚步轻响,
巡护员,你是寂静的守望者。
晨露未干,你已踏上征途,
与虎豹共舞,守护生命之源。
风过林间,你耳闻叶语,
每一步,都承载着责任与艰辛。
坚守岗位,你如磐石般坚定,
保护自然,让生命得以延续。
虎啸豹吼,是自由的呼唤,
你心中,充满对生命的尊重。
在野性之地,你留下足迹,
守护着,这片绿色家园。
--巡护员体验日--
“反盗猎巡山清套”工作
清晨,同学们带着期待和激情踏入了郁郁葱葱的林区,化身为专业的巡护员,准备开启一段别开生面的生态守护之旅。在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清缴盗猎工具的行动,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片生态净土,还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习了红外相机的布设原理与方法。不仅如此,同学们还学习了如何观察、解读虎豹及其猎物的痕迹。同学们在专家的指导下,不仅了解了虎豹的习性、猎物种类等信息,还学会了如何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此外,同学们还详细了解了日常巡护表格的填写方法。在活动的最后阶段,同学们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进行了红外相机的实地安装操作。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深刻体会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红外相机监测”工作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所引入的“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作为我国首个实现大面积智能化自然资源监测、评估与管理的体系,展现了极高的技术水平与覆盖范围。同学们有幸参观了这套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尖端科技实现了对公园内野生动植物的全方位、无死角监控。他们亲眼见证了系统的工作流程与实际运作,深切感受到了科技在生态保护中的巨大价值。该系统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监控效率,而且显著提高了保护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第五站 社区调查
同学们深入虎豹栖息地周边的村屯,开展了一系列的社区调查,重点关注了“村民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人虎冲突”现象,探讨了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问题。同学们有条不紊地分组行动,穿梭在宁静的村舍间,与热情的村民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通过耐心而细致地询问与记录,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的数据资料,更被村民们对这片土地和生灵的深深情感所打动。他们惊讶地发现,许多村民已经自发地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也在努力寻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点。随着调研活动的逐渐接近尾声,同学们深知这场关于动物保护的探索之旅并未就此画上句号。他们纷纷表示,将把这次宝贵的经历转化为前行的动力,持续关注并推动动物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
第六站 圈河口岸与防川景区
在防川的边界,目光跨越三国,
历史画卷,在此缓缓展开。
千年的风,吹过那古老的城墙,
诉说着,不朽的传奇。
烽烟已散,但记忆仍在,
防川之巅,我触摸到历史的脉络。
国家情怀,如江水般深沉,
在心头涌动,永不褪色。
一眼望三国,心中感慨万千,
愿我中华,永远屹立不倒,辉煌灿烂。
--一眼望三国 犬吠惊三疆--
同学们怀揣着憧憬与期待,踏上了前往防川景区的征途。这片位于珲春南端的景区,坐落于中朝俄三国交界的地带,景区依山傍水,自古便享有“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的美誉。
同学们来到了“龙虎阁”,这座楼阁依山而建,气势磅礴。登高望远,三国景色一览无余。山川河流的壮丽、历史文化的丰富以及民俗风情的独特,都让同学们流连忘返,他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夕阳西下,同学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防川景区。此次行程中,他们深入了解了洋馆坪大堤事件背后的沧桑历史,感受了张鼓峰战役的英勇与激烈。凝视着吴大澂雕像,仿佛能听到那段波澜壮阔岁月的低语。同时,他们还参观了土字碑,这不仅是地理的标识,更是历史的见证。
此次活动不仅使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边境地理特征和国界划分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还让他们更加明白了防川地区历史变迁的脉络。通过聆听关于边境演变、历史事件的精彩故事,他们的视野得到了拓宽,对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认识也得到了增强。
第七站 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抗洪纪念馆
同学们怀着期待与兴奋的心情,踏上了从珲春驶向哈尔滨的火车。同学们乘坐着高铁,穿越广袤的大地。随着车轮的滚动,夜幕悄然降临。同学们漫步在充满历史韵味的哈尔滨中央大街,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巍峨壮观的索菲亚教堂前,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令他们赞叹不已。其宏伟壮观的外观,独特的拜占庭式建筑风格,仿佛将他们带入了另一个时代。在夜色的映衬下,这座异国情调的教堂更显庄重与神秘。
最后,同学们参观了抗洪纪念碑。这座纪念碑不仅见证了哈尔滨人民英勇抗洪的历史,更是这座城市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象征。同学们默默伫立,向这座纪念碑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八站 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在历史的阴霾下,
我踏入了七三一陈列馆,
沉重的空气,凝固的时间,
诉说着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往。
罪证陈列,历历在目,
无辜的生命,在此凋零,
他们的哀号,穿越时光,
刺痛着每一颗善良的心。
勿忘国耻,铭记历史,
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看着曾经的伤痕,
决心不让历史重演。
每一滴鲜血,都是警钟,
每一次回望,都是力量,
吾辈当自强,不负韶华,
为了和平,为了未来,砥砺前行。
--历史的烙印: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铭记与前行--
同学们踏上了一段庄重而深刻的参观之旅,他们来到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这是一次富含历史教育意义的活动,旨在让青年学子深刻理解并铭记日本军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对我国人民犯下的残酷暴行。该陈列馆以详尽的历史资料和丰富的文物展品,全面而生动地呈现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所犯下的严重罪行。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逐一参观了各个展厅,每一件展品都如同一扇历史之门,引领着他们深入了解那段令人痛心的历史。同学们了解到,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同胞们被日军残忍地称为“马路大”,意指剥了皮的木头,任人宰割。陈列馆中展示了日军进行低温实验、细菌实验、毒气实验等罪行的相关证据,以及战后审判、曾经的建筑结构沙盘和建筑遗址。这些珍贵的文物和资料,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所造成的巨大伤害。
在展馆的出口,是一条通往光明的通道,象征着同学们所处的幸福生活。然而,当年的同胞们和抗日英雄却永远留在了黑暗之中。历史不能被遗忘,民族的苦难更应当铭记在心。在离开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时,讲解员郑重地告诫同学们:“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别忘记,来时路,有民族苦难,有国仇家恨。”这句话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同时也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第九站 森林博物馆
--森林博物馆之旅 探索绿色世界的奥秘--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踏进了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博物馆的大门,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同学们开始了这次奇妙的森林之旅。
一进入博物馆,同学们就被逼真的森林生态景观所吸引。通过高科技手段,博物馆将森林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参天大树、鸟语花香,仿佛让人置身于真实的森林之中。同学们近距离观察了各类珍稀植物和动物,感受着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活状态。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森林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森林资源的多样性,还认识到了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深刻感受到了森林的魅力和价值。他们认识到森林不仅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资源库,还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力量。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尽一份绵薄之力。
第十站 哈尔滨工业大学之旅:探寻智慧与创新的殿堂
--哈工大博物馆篇--
步入哈工大博物馆,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学生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见证了哈工大从初创时期的艰辛到如今的辉煌成就。博物馆内,一件件珍贵的展品在柔和的灯光下熠熠生辉,从古老的实验仪器到现代的科研成果,每一件都诉说着哈工大人不懈追求科学真理的动人故事。学生们或低头沉思,或热烈讨论,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科学的敬畏。
--苍穹广场篇--
随后,他们来到了苍穹广场。广场中央,一座巍峨的航天雕塑耸入云霄,仿佛随时准备冲破天际,探索未知的宇宙。雕塑周围,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为这片科技的圣地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学生们仰望苍穹,心中充满了对浩瀚宇宙的无限遐想与向往。他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让这份对航天的热爱与憧憬永远定格在青春的记忆里。
--哈工大航天馆篇--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莫过于参观哈工大航天馆。一进入馆内,学生们就被眼前壮观的景象所震撼。巨大的航天器模型矗立在展厅中央,仿佛即将启程前往遥远的太空。墙壁上挂满了航天发射的珍贵照片和视频资料,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学生们一边认真聆听专家的讲解,一边仔细观看展品,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他们被航天人的智慧与勇气所折服,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实现航天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第十一站 东北虎林园
--探秘东北虎林园 虎啸山林,生态之旅--
在广袤无垠的东北大地上,隐藏着一处充满野性与神秘的所在——东北虎林园。这里,是东北虎的家,也是自然生态的缩影。今天,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2+4”学制班学子们将一同踏上这场探秘之旅,聆听虎啸山林,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全身心地参与了东北虎林园精心策划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目标明确,旨在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东北虎的生活习性和当前的保护状况。
首先,同学们进行了实地东北虎行为观察。他们分组乘坐观光车,在林园内穿梭,目睹了东北虎在自然环境中的真实生活状态。在导游的细致讲解下,同学们对东北虎的习性有了更为直观地认识。此外,他们还亲自参与了喂食东北虎的环节,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了与野生动物亲近的乐趣。
接着,同学们亲自参与虎皮测量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东北虎的体型和生理特征。在参观救助中心时,同学们目睹了救助人员为救治受伤和生病的东北虎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他们被救助人员的专业精神所感动,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保护东北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最后,同学们还参观了东北虎制品相关标本的展览。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通过对比和分析,对东北虎的生理结构和生态习性有了更为深入地了解。同时,他们也被这些精美的标本所吸引,对东北虎的美丽和神秘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不仅获得了关于东北虎的丰富知识,也增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他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知识和体验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保护我国珍贵的东北虎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座篇
--探秘东北虎豹 守护者的使命与智慧--
专家讲座及活动总结其核心聚焦于东北虎豹的保护与管理。讲座中,专家对东北虎豹的生存现状和保护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探讨了科学的管理策略和技术手段在提供这些珍稀野生动物安全、稳定生存环境中的关键作用。同学们在讲座中详细了解了东北虎豹的生物学特性、分布范围、食物链关系等基础知识,以及它们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同时,讲座还分享了一些成功的保护案例和管理经验,凸显了科技在生态保护中的不可或缺性。讲座过程中,师生积极互动,就东北虎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野生动植物、民生、保护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其中的利弊关系及解决方法。
本次讲座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对生态保护的热情和关注,也提升了大家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守护东北虎豹等珍稀野生动物,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生态环境。
归程
--行而不辍 履践致远--
研学活动圆满结束后,同学们井然有序地踏上了返回北京的列车。尽管旅途的疲惫悄然袭来,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并未因此减退。在列车行进的过程中,部分同学专心致志地复习和整理研学期间的笔记,以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另一些同学则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以阅读来充实自我;更有同学专注于查找关于东北虎生态保护的资料,深入思考未来如何投身于环保事业。车厢内弥漫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同学们均期望借此旅程,拓宽视野,增强自身综合能力。
此次研学旅行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储备,更在无形中强化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特色活动中,同学们齐心协力,相互扶持,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而在返程的火车上,他们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了“学无止境”的理念,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少年的风采和活力。
学生优秀作品
雨
蒋晰如
淅淅沥沥的雨滴打断了我的思绪,千缕万缕散尽历史悠悠。阴云密布,脚下四方的砖石更显得肃穆庄严;细雨绵绵,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那四方的墙壁更被着重了几笔墨,漆黑似乎要吞没一切,吞掉我们的回忆和眼泪。
步入陈列馆,日军触目惊心的细菌实验令人发指。不必说那笼罩着死亡气息的达到6.1平方千米的巨大建筑群,不必说那些近30种细菌感染实验的杀人手段,更不必说无辜的中国人被称作“马路大”后完全丧失的人格尊严和民族自尊,单单站在复原的血迹斑斑的手术台前,看着生锈的手术刀、四壁上苦难者的手印,便莫名感受到阴冷与恐惧,以及对此滔天罪行深深的厌恶。细菌人体效力实验中惨死在鼠疫、霍乱、痢疾等细菌病毒下的冤魂不会原谅;被绞死、毒气生生折磨死的被俘烈士们不会原谅;被放入真空、被扔进极寒、被X线超剂量照射的丧失尊严的生命更不会原谅。日本基于这样的活体细菌实验得出的结论,只是为了支持它帝国主义的进一步扩张;它用鼠疫病毒开始大范围在中日、苏日战场上扩散,造成了人类的灾难。而那些研究人员看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奄奄一息得出的研究成果,违反了国际公约,是人性的泯没。他们却能最后全身而退,在日本获得医学院的教授、医师,甚至院长的职位。
一场意料之中的雨,似乎浸润了内心,远方飘来淡淡的泥土味道,诉说着那远跨历史悠久的悲伤。“黑盒子”揭开了历史的真相,空气湿润着脸颊,晓畅了呼吸,我们不再流泪。
再下的这场雨,明快了心中积郁的压抑,洗刷走历史旧事的耻辱,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民族血脉。“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即便下雨我也不再怕了,因为这次我有了伞。
致敬东北动植物工作者
黄浩程
山林间,你们的脚步从未停歇,
探寻每一只濒危的虎豹,
河流边,你们的双手不断劳作,
拯救每一条受伤的鱼儿。
你们是大自然的守护者,
为每一棵树木注入生命的养分,
你们是生态平衡的捍卫者,
让每一种生灵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
不畏艰辛,不惧风霜,
你们用行动书写爱的篇章,
用无私的奉献和执着的信念,
将美丽的东北变成和谐的天堂。
护虎吟
吴子晗
林海苍茫雪覆原,东北虎啸震山川。
斑斓身影藏幽暗,王者之风自凛然。
昔日辉煌今何在,猎网陷阱布满天。
生存空间渐逼仄,种群濒危泪涟涟。
人间有爱唤良知,保护行动不容缓。
退耕还林复生态,野生动物乐家园。
科研助力育新苗,繁育计划显奇篇。
愿得此虎长啸日,再现雄风震世间。
立法严惩盗猎者,共筑安全保护圈。
万众一心齐努力,守护国宝传万年。
绿水青山常相伴,虎啸山林景再现。
和谐共生同此心,人间处处是乐园。
边陲颂歌——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王凯基
在中华东北之隅,延边镶嵌明珠辉耀,
山峦层叠间,绿意绵延至云端的怀抱。
小溪的镜像,映照着古老的誓言,
高山巍峨,诉说着历史的雄浑诗篇。
朝鲜族的炊烟,缠绕在田园村庄,
红衣翠带,歌舞中的儿女,笑声荡漾,
辣白菜的风味,渗透生活的情趣与甘甜,
每一餐皆诗,每一景似画,细腻又醇烈。
石板小径通往心头,松涛吟唱,
秋风过处,稻田翻金波,富饶与希望交织。
江河水流诉说着宁静的故事,
边疆的土地,融合多样,和谐共生。
朝鲜辣的热情,如延边的阳光普照,
人们的脸上,是坚韧与微笑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