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南校区举办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培训活动。此次活动由集团课程发展中心策划,专注于项目式学习和少年工程院STEM课程,旨在为集团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机会。它是八十中教育集团实施“构建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多元-卓越’集团课程体系”课程创新实验的关键步骤,为集团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动当天,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庆玉到会指导,八十中教育集团校长任炜东接待了专家团队。来自八十中南、北、东三个校区的全体干部教师,以及朝阳区未来实验学校、八十中温榆河分校、睿德分校、嘉源分校、枣营分校、北皋分校,陈经纶中学分校,金地实验学校等集团校的干部教师,还有白家庄小学的教师们,共同参与了本次培训。八十中南校区教学处、总务处、办公室为本次培训活动的顺利进行,做了大量细致地准备工作。
当日两场主题培训在不同的场地同时举行,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偏数学、科学、工程技术学科、跨学科方向及自愿报名的教师参加了由南京师范大学郝京华教授及其团队在风雨操场主持的少年工程院STEM课程培训活动,作为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主编以及少年工程院课程的发起人,郝教授的团队提供了内容丰富且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培训围绕国际中小学工程技术教育展开,郝教授通过讲座向教师们介绍了少年工程院课程,让教师们对课程有了宏观的认识。
在“与知识关联专题工作坊——拆解小海龟”环节中,教师们热情参与实践项目。他们拆解玩具以探究其工作原理,并利用积木、齿轮、轴承等材料进行富有创意的组装,不断尝试并改进。这一过程与集团课程创新实验的目标不谋而合,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强化“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教师们不仅领悟了STEM教育的核心,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将来在科学学科教学中融入实践教学方法积累了宝贵经验。
少年工程院STEM教育课程平台将为教育集团内所有学校提供课程内容供给,下学期在八十中的三个校区,针对一年级和七年级的学生全面进行课程实施。本次培训不仅包括课程软硬件的使用,还涵盖了能源与建筑课程的集体备课等环节,有效提升了科学学科教师在研发和实施少年工程院课程方面的能力。这与“双减”政策背景下对科学教育的加强需求相契合,与集团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标一致,同时为集团构建“多元-卓越”课程体系中的特色课程建设及资源整合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与本次培训的教师们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积极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南校区 冯银平老师
这次STEM教育工坊培训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清晰了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路径。实践环节让我深刻感受到STEM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巨大价值。未来,我计划将这些经验应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以助力集团课程的创新。
北校区 邓健超老师
集团课创计划少年工程院课程让我深刻理解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实践和课程设计方面。小海龟项目的体验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启示,我打算将其融入我的教学中,以推动集团创新人才的培养。
北校区 方艳老师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且实用,小海龟实践、讲座以及发动机实操环节极大地扩展了我的知识面,为我的化学教学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这将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集团课程建设。
睿德分校 杨鑫老师
这次培训加深了我对STEM教育的理解,在制作动力海龟和设计冬暖房子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这对我的教学和集团课程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枣营分校 陈立香老师
拆卸小海龟的活动让我对机械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这种实践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我计划将其融入我的教学中,以助力集团教育的发展。
枣营分校 张媛媛老师
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传统科学教育的局限性,我打算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中,设计更有趣的STEM项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集团科学教育的发展。
北皋分校 高美臣和霍金颖老师
郝京华教授的案例分享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跨学科学习的魅力和价值,小组合作完成项目提升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这对我们未来参与集团课程创新实践将大有裨益。
金地实验学校 张小婧老师
培训中观察和组装小乌龟的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小学科学课需要我们老师更好地引导,我愿意为集团课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桑国元教授的带领下,偏人文方向及自愿报名的教师齐聚教学楼317教室,接受了一次深入的项目式学习培训。本学期,八十中教育集团携手桑教授团队,成功引入了项目式学习小初高学段衔接课程资源,并提供了专业的课程指导与实施支持。集团已在2024年8月21日和11月24日举办了两次面向集团教师的项目式学习工作坊培训。11月30日,八十中派出26名干部教师参加了第五届项目式学习全国论坛,他们在主会场、分会场以及线上平行论坛上积极发言交流。桑国元教授在项目式学习领域成果卓著,出版和参编了多部专著,并发表了大量相关论文。本次培训伊始,桑教授以“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课程与教学方式变革”为主题,深入剖析了项目式学习在课程与教学方式变革中的关键作用,为教师们拓展了教育视野。接下来的工作坊环节,围绕高质量项目式学习的要素、核心驱动问题的产出及分解等议题展开。教师们分组讨论,积极参与到项目选题、核心问题设计、流程规划及成果展示等环节中。例如,有的小组以“凝聚班魂,设计班级形象代言人”为主题,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协同合作完成设计任务;还有的小组聚焦“设计校园伴手礼”,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并运用多学科知识实现创意构想。这些实践活动紧密围绕集团课程创新实验中培养模式创新、跨学科融合的目标,教师们在交流互动中深刻领悟到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问题驱动、团队协作及跨学科融合等特点,进一步明确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综合素养的方向。这对集团构建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多元-卓越”课程体系意义重大,为集团实现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教学方法支撑。
参与此次培训的教师们也分享了他们的感悟。
南校区 刘瑞盈老师
作为一名文科教师,这次项目式学习培训教会了我如何跨学科解决问题,坚定了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期待将这些方法引入课堂,为集团课程的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校区 李姣姣老师
项目式学习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开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也大有裨益。我将积极尝试这种方法,为集团的教育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东校区 孟强老师
参加桑国元教授领衔的项目式学习培训,让我深切感受到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实现知识融合应用,在团队协作与沟通中蜕变,拓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它为教育打开新大门,必将带来积极改变。
枣营分校 陶颖老师
参与“初游北京"项目式学习活动,让我认识到了学科融合的力量。未来,我将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为集团课程创新添砖加瓦。
北皋分校 岳云芳老师
通过这次培训,我理解了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方法,明确了核心驱动问题的重要性,这对我提升教学能力大有帮助,也将有助于集团课程的顺利开展。
北皋分校 王萍老师
PBL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我希望将这种模式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推动集团教育的发展。
本次培训活动是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育集团推进教育创新的关键步骤,与集团课程创新实验紧密相关。通过邀请高校专家,为科学学科和人文学科老师们量身定制专项培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与团队合作的培训模式,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能。这为项目式学习的课程实施方式和少年工程院STEM课程在集团校课堂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次培训对于实现集团课程创新实验中的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学段衔接课程、学生长链条培养、培养模式创新、育人载体创新以及优质教育要素流动等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综合素养,推动集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助力集团构建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体系、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的目标,为区域教育的发展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