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南校区礼堂内,初二年级的同学们齐聚一堂,以饱满的热情和专注的态度,共同迎来了意义非凡的“法治第一课”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教育处副主任段巍主持,特邀嘉宾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的郝孟琦法官。郝法官以“提高自护意识,筑牢安全屏障”为主题,围绕网络沉迷、电信诈骗和性侵害三大问题,为同学们送上了一份实用的法治指南。
讲座伊始,郝法官通过问答,让同学们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涉及校园伤害的刑事责任年龄主要涉及12周岁、14周岁、16周岁等关键节点。紧接着聚焦于网络沉迷这一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郝法官指出,正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如果沉迷于网络世界,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还可能诱发违法犯罪行为。她结合真实案例,讲述了因网络沉迷而引发的种种悲剧,让在场的同学们深感震撼。郝法官强调,增强自控能力,是走好人生路的关键。她鼓励同学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学会平衡学习与生活,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远离网络沉迷的泥潭。
随后,郝法官将话题转向了电信诈骗这一社会公害。她通过剖析典型案例,总结了诈骗分子常用的诈骗公式,如“规则变化+着急交易”、“做任务+小额返利+加大投入”、“你犯事了+安全账户”、“境外游学”等。这些诈骗手段往往利用学生轻信的心理,以诱人的物质或金钱条件为诱饵,骗取学生的钱财和个人信息。郝法官提醒大家,要时刻保持警惕,谨慎加入群聊,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尤其要保护好个人的证件和隐私信息。在收到涉及金钱交易的信息时,一定要多方核实,避免上当受骗。同时,她还特别强调了核实境外游学信息的重要性,提醒同学们在参与此类活动时,要通过正规渠道了解相关信息,避免落入诈骗分子的陷阱。
最后,郝法官着重讲解了预防性侵害的重要性。她指出,性侵害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她告诫同学们要学会拒绝令自己不舒服的身体接触,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如果遇到性侵害行为,一定要勇敢站出来,不要帮坏人保守秘密。同时,她鼓励同学们给予父母和老师以信任,及时向身边爱我们的人寻求帮助。郝法官还强调了学校和社会在预防性侵害方面的责任和作用,提醒大家要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学生们认识到保护个人财产和身心安全的重要性,学到了实用的法律知识,还进一步明确了初中生的行为底线,增强了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此次“法治第一课”不仅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也为学校的法治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将继续加强法治教育,努力提升同学们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 学生感言 --
怡朵同学
新学期,新气象。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二天,学校为我们举办了一场以“提高自护意识,筑牢安全屏障”为主题的法律知识普及教育活动,给我们带来精彩讲座的是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郝法官。在讲座的预热环节,郝法官以生动易懂的方式为我们普及了一些法律小知识。例如,她详细讲解了未成年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所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这些知识让我对法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们明白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讲座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版块,都与我们现阶段的生活紧密相连。分别是“杜绝网络沉迷”“防范电信诈骗,保护自身权益”和“预防性侵害”。其中最让我警醒的是“杜绝网络沉迷”这一主题。郝法官通过展示两个因沉迷网络而导致的惨痛案例,警示我们要重视这一问题。沉迷网络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学习和心理健康,还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未成年人由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应在父母的协助下管理和限制使用手机的时间,让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不再被手机干扰和控制。这次普法讲座意义非凡。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以法律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也应将这些知识传递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遵守法律,保护自己。让法律的阳光照亮我们的成长之路!
厚泽同学
这次法治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青少年,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潜在的危险,而网络世界和青春期性侵问题更是需要我们格外警惕。讲座中提到的几个案例让我感触颇深。有的同学沉迷网络游戏,分不清虚拟和现实,甚至模仿游戏中的暴力行为,最终伤害了自己;还有的同学轻信网络上的陌生人,被诱骗参与网络诈骗,不仅损失钱财,还触犯了法律。这些案例让我意识到,网络世界虽然丰富多彩,但也充满了陷阱和诱惑,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学会辨别是非,保护自己。此外,讲座还提到了青春期性侵问题,这让我感到震惊和愤怒。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的单纯和无知,通过网络或现实中的接触,对他们进行性侵害,给受害者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这提醒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拒绝不正当的接触,遇到危险时要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方求助。这次法治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远离网络陷阱和性侵害。我们要合理使用网络,不沉迷虚拟世界,不轻信陌生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同时,我们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拒绝不正当的接触,勇敢地对侵害行为说“不”。让我们一起努力,守护青春,远离伤害,健康快乐地成长!
雨坤同学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郝法官给我们带来的法制教育的讲座。聆听完这场法制讲座,我获益匪浅,对那些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法律知识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理解。讲座围绕"沉迷网络""电信诈骗"和"预防性侵害"三个主题展开。关于沉迷网络,我了解到它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更会损害身心健康。我们要牢记 “天上不会掉馅饼”,谨慎加入陌生群聊,不随意扫二维码,保护好个人证件,核实境外游学信息,避免落入诈骗陷阱。关于预防性侵害的内容也让我有所感触。通过讲座,我明白了性侵害不仅限于身体接触,还包括强迫观看不良视频等行为。这让我意识到,保护自己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我们要学会拒绝不合理要求,不帮坏人保守秘密,时刻保持警惕。座最后的寄语让我深受启发。"世界很大,诱惑更大"这句话道出了成长的本质。作为中学生,我们不必急于证明自己已经长大,而应该珍惜这段宝贵的成长时光,培养自控力,学会换位思考,以真诚和善良对待他人。这场讲座不仅让我学到了实用的法律知识,更让我明白了青少年的责任。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同时也要尊重他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让我们携手同行,在法制的阳光下健康成长,用智慧和勇气守护自己的青春年华。
沂岑同学
在今天的讲座中,我深刻认识到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一堂安全教育课,更是一场关乎生活的必修课。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唯有提高自护意识,才能构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杜绝违法犯罪,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违法犯罪行为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可能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屡见不鲜,从校园欺凌到暴力伤害,这些行为不仅危害他人,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杜绝违法犯罪,需要我们树立正确地价值观,培养法治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杜绝沉迷网络游戏,构筑心理健康“防火墙”。网络游戏上瘾已成为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长时间沉迷虚拟世界,不仅影响学业和身体健康,而且可能导致心理扭曲,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混淆,造成生命危险。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当发现沉迷倾向时,要及时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通过运动、阅读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重建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只有一次,安全不容忽视。提高自护意识不是一时的任务,而是需要终身践行的准则,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筑牢安全屏障,让生命之花在安全的土壤中绽放,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