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沙海磨砺坚韧意志,观光伏探究能源奥秘——记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5高三入境研学

2025-08-26

2025年7月,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3级师生400余人抵达内蒙古包头市,开启为期4天的高三入境研学。


第一天

在包头市的青山区,有一座闪耀着军工光芒的北方兵器城,它宛如一部凝固的史书,静静诉说着中国军事工业的辉煌历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共和国研制的第一门100高射炮,那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经过毛主席检阅的“共和国第一炮”,它昂首挺立,让我们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的气息;还有多次击落美国U2飞机的“红旗Ⅱ” 号导弹、西沙海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双五七“功勋炮”、飞机陈列区的歼5教练机……我们真实看到了我国国防工业的发展与实力。

 

随后,我们前往包钢集团进行参观学习。在包钢,我们看到了周总理剪彩的塑像、聆听了冰天雪地里工人们自发保护包钢管道的动人故事、了解了刘志祥同志建设包钢的的事迹,这些在包钢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让我们为包钢精神而感动。目前,包钢集团作为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科技工作者们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为同学们埋下了一颗为国奉献的种子,他们的无私、忠诚、开拓、宽容更为我们马上到来的高三生活提供了精神指引和动力!晚上我们遇到了内蒙古近几十年来最大降雨。“平静的水面培养不出优秀的水手”,同学们如是说,并激烈讨论城市内涝的原因,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解释现实问题。尽管推迟了晚餐时间,但同学们没有丝毫怨言,而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这正如即将到来的高三生活,我们或许会遇到荆棘和挑战,但坚信我们能克服困难,一往无前!

 

 

第二天

最激动人心的沙漠徒步在彩炮声中开始。一望无际的沙丘,沙海绵绵,同学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和顽强的毅力,互相帮助,就像未来的旅程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协作共赢。

 

第三天

第三天,我们来到鄂尔多斯草原,《英雄》实景剧的生动表演让我们领略了游牧民族豪放自由的民族特点,穿上蒙古袍、拉弓射箭、搭建蒙古包,我们在丰富的活动中更充分的了解了蒙古族。阳光下的光伏矩阵,向我们无声诉说着创新的力量。

这趟旅程,山河的壮阔与肩头的责任一同沉入心底。它告诉我们青春不仅是书山题海,更需以脚步丈量大地、用行动回应时代。少年意气,当如这阳光与草原,铺向无限可能的未来。

高三征途恰如穿行沙漠,每一步都踩着滚烫的沙砾,却也在脚印里刻下向前的决心。当400双鞋在沙路上踏出整齐的声响,当风沙中相扶的手掌与彼此鼓劲的眼神在烈日下闪光,这场沙漠之行早已超越了跋涉本身。


它教会同学们:高三如渡沙,热浪灼人、流沙阻路,但只要方向笃定、结伴同行,便没有跨不过的沙丘;未来似绿洲,远在天际却终能抵达,唯有带着耐旱的坚韧与互助的热忱,方能踏平坎坷。这段经历必将成为2026届高三同学的深刻印记,助力我们在备考的征途,以信念为指南针、以勇气为遮阳帽,走出属于自己的青春坦途!


-- 学生感想 --

高三1班

谢子仪

钢火与牧歌

四日行走,胜读万卷。包钢的钢水奔涌如时代血脉,在灼热中淬炼出工业文明的脊梁;北方兵器城沉默的钢铁巨兽,诉说着和平的珍贵。库布齐的流沙漫过脚踝,我们扎下的麦草方格,是写给荒漠的绿色情书。

鄂尔多斯草原上,牧人的长调随风飘远,醇厚的奶茶里沉淀着游牧民族的千年智慧。夜幕下的篝火将我们的誓言映照得通红,仿佛能点燃整个高三的征程;而光伏板阵列在阳光下泛着蓝光,恰如未来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这趟旅程,让我触摸到土地的脉搏,听见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站在高三的门槛前,我愿以钢铁的意志,草原的胸怀,在知识的荒漠中播撒希望的种子。

刘珈西

我们穿过黄沙漫漫,亦见到星辰漫天,研学的每一步都成为了深深的烙印,刻在一个个少年的心中。从恩格贝沙漠徒步的汗水滴落,到鄂尔多斯草原的自由奔跑,在景致变换之间,我们坚定的却是一颗不变的心:有沙漠徒步的坚韧恒心、携手同行的合作齐心、星空夜话的深思静心、草原马术的自由野心……在这场寻找答案的旅程,我们阅得山河广阔,修得初心不变,在种种历练之后,坚持、感悟、成长,再回看,沙漠留下的一个个脚印、草原留下的少年笑响,已然成为了成长的最好印记。沙海无垠,未来广阔,征服沙漠的你我定将以草原勇士姿态迈向未来!


高三3班

于沐阳

钢花飞溅,大漠孤烟,星河璀璨,广袤无垠。

这次研学,让我深知钢铁经历千锤百炼、高温淬火方可蜕变;唯持续坚持,意志坚定方可穿越沙漠,高三学习亦如此。唯有如钢铁般耐住打磨,如穿沙般守住定力,方能在知识的淬炼中筑牢根基,奔向目标。


高三6班

马致远

脚踩滚烫的沙粒,才读懂“广袤”二字的分量。沙漠徒步研学,是自然给我们的生动一课。沙漠徒步的每一步,都像极了即将展开的高三征途:踩在松软的沙粒上,稍一松懈就会陷进原地,正如备考路上容不得半点偷懒。最难忘登顶时回望的瞬间——那些曾觉得高不可攀的沙丘,原来都在一步一步的坚持里被踩在了脚下。这让我突然懂得,高三这一年或许会像沙漠般枯燥漫长,但只要盯着前方,踏稳每一步,终点的风景定会值得所有付出。

李品赫

踏入沙漠,热浪裹挟着细沙扑面而来。眼前是无尽的沙丘,如同高三的征程——看似荒芜,却暗藏生机。烈日下跋涉,汗水未落便已蒸发在脸上,只余盐粒凝在眉梢。每一步都沉重,却不得不前行,正如高三的日日夜夜,疲惫却无法停歇。偶然发现沙隙间一株倔强的草,在灼热中挺立,而后便望见了大片灌丛,忽然明白:所谓淬炼,不过是让生命学会在荒芜处扎根,最终定能收获重生。归程时,风沙抹淡了脚印,但我知道,这片沙漠早已在我心里刻下痕迹——高三亦如是,它终将过去,而磨砺过的灵魂,会走得更远。


高三7班

张晨暄

沙漠徒步作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活动,也是我们即将到来的高三的缩影。除了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外,我想这次经历也让我们对“高三如何与同学相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以一个瞬间为例。当时我们在玩游戏,两人一组,一个人只能说话不能睁开眼,另一个人可以睁开眼但不能说话。我们那组是三个人,我是闭着眼睛的人,另外两个同学一人拉着我一只手。走到一段上坡路时,我左手边的同学突然松开了我的手,我以为他是“弃我而去”。等游戏结束后我才知道,他是怕我摔下去跑到我身后一直托着我来着,但因为当时非常拥挤,我没有感受到,而他又不能说话……

在未来高三一年中,我们会经历无数个难爬的坡、无数的“磨难”。当我们自己遇到困难时,我们大可以信任我们的同学不会让我们跌倒;而当同伴面对挫折时,我们也应义无反顾地托起ta的后背。

当我说“你不是一个人”的时候,请你不要觉得这是一句鸡汤,因为你真的不是一个人。


高三8班

滕博柠

此次研学之旅的每一步跋涉,每一眼凝望,都并非简单的游历,而是让生命在广袤与坚韧中悄然汲取的深刻力量,为即将启程的高三征途,熔铸下滚烫的底气。

踏上内蒙古研学之旅,每一步都烙印下成长的启示。恩格贝沙漠的滚烫黄沙中,跋涉的艰辛让我深刻领悟:高三的长途正需这般咬牙坚持,才能在疲惫里踏出属于自己的坚实足迹。当视野转向辽阔草原,心灵在无垠绿浪间舒展,我明白,真正的力量源于坚韧,也在于重压下依然为心灵寻觅澄澈绿洲的从容。当踏入包头钢铁厂,炽热熔炉奔涌不息,恰如青春必经的困难与淬炼。沙漠磨砺意志,草原滋养心灵,这些难忘的经历,增添了我迎战高三的底气与力量:前路或许崎岖,但淬炼所得的心志与视野,已为征程刻下最深的笃定——不负此程,不负灼灼年华。


高三9班

杨子忆琦

2025年7月,迎着太阳,我们来到了内蒙古,四天的研学,我们收获颇丰。第一天,我们在包钢集团感受钢铁工业的强大,在北方兵器城见证国防科技的磅礴气势,傍晚包头的大雨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第二天,艳阳高照,我们穿越库布齐沙漠,坚韧不拔,不畏一路风沙与艰辛,共同携手完成了五公里的沙漠徒步,迈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欢呼声在耳畔响起,晚会上,我们欣赏烟花和星空,许下心愿。第三天,辽阔无垠的草原映入眼帘,自由的风吹过发丝,马术表演和草原的民族风情震撼人心,我们都被这壮美的风景治愈着。第四天,我们看见了大漠中的蓝海,那是光伏板在阳光下闪耀,光伏治沙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青春点燃了理想的灯,我们的脚步求索着远方的梦,这段同行的旅程,我们不断挑战自我,领略美好风光,一起经历成长,这段回忆会一直保留在我的心里。


高三10班

马欣雨

高二结束,同学们一起前往恩格贝沙漠,完成了大约五公里的徒步。

高考和这次沙漠徒步很相似。说起沙漠,我们想到干旱、酷热、荒芜,艰苦的条件,就像人们口中的高三生活。如今,我们不仅穿越了沙漠,而且开开心心地一起到达了终点。相信高三这一年,我们也能共同快乐地度过。

我们排着队穿越沙漠。队前队后,就像我们的考试排名。在队后的同学要踏着前面同学的脚印持续追赶,虽然已经有现成的道路方法,但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超越他人时,过于心急就可能乱了自己的节奏,甚至体力提前耗尽,难以继续向前。在队前的同学要保持速度开辟前路,虽然已经领先他人,但也不能懈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持续进步。同时,我们要意识到,持续向前穿越沙漠的不止我们一队,我们的目的不只是走在自己的队伍前,更要让我们整体走在前。所以,见到同学陷入沙地,拉他们一把。

沙丘并不平坦,上坡下坡,就像我们成绩的起与伏。上坡重心向前,下坡重心向后,我们的心应永远向着山顶。或许上上下下不能总合我们的心意,但我们要做的是在上坡时一鼓作气,在下坡时汲取经验。这样,我们的路会越走越稳。

徒步前,我畏惧长路漫漫,期待越过终点的那一刻。徒步后,我爱上了在沙漠中前行的感觉,甚至想要再走一遍。或许高考也是如此吧。


高三11班

刘东霖

双脚深陷黄沙,每一步都在时间与阻力中艰难穿行。烈日炙烤下,汗水瞬间蒸发,只留下皮肤上灼热的盐痕与脚底滚烫的触感。疲惫如藤蔓缠绕双腿,而风沙似无形的手掌频频推搡。在意志与肉身拉锯的临界点,我咬紧牙关,目视前方沙丘——脚步虽缓却未曾停下,只因每一步都如磐石般沉稳坚实,不可动摇。这沙海跋涉的印迹,恰恰映照了高三的征途:题海亦如沙丘连绵,压力如风沙扑面。唯有在枯燥与重压中凝神聚力,步步为营,才能在知识的荒漠中踏出属于自己的路径。

当鄂尔多斯的星空低垂,沙粒与星光都在低语:唯有在沙漠的磨砺中站稳脚步,在协作的智慧中汲取力量,方能在高三的沙场上,让每一步跋涉都化为通向理想星辰的阶梯。


高三12班

段茜媛

对于我来说,此次研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天的那场大雨,我们经历了内蒙古近十年来的最强降水,当时躲雨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但大雨过后总会天晴、得见彩虹,我们这次研学也证实了这一点:第二天的沙漠变得不再那么松软,一脚踩下去后不会凹陷,而是结结实实的。而在高三最后一年,我们一定会经历无数次风雨洗礼,我要做的,只是无所畏惧、迎难而上就好,因为最后,一定会有长虹贯日等待着我。


高三15班

郭昕怡

日照过沙漠,月映众人心

从北京去往内蒙古,去往大陆性气候的无边土地,迎面而来的不是烈日下的绿野黄沙,而是意料外的瓢泼大雨。这场雨随我们从北京去到包头,再由包头转至恩格贝。“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我们和雨一同,骤然落在这辽阔的大地上。

为什么选择了这片土地?沙漠、高三、入境。唯有艰苦的环境才能磨砺出坚韧的心智,我想,这便是这次旅途的意义。在望不到边际的黄沙里留下了绵延的脚印和汗水,也在止不住呐喊的篝火旁见证了璀璨的花火与落日。也许日后一个个瞬间会在记忆里化为模糊的感受,但我们已然用片刻青春,换取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入境研学之旅,正是我们“第二次呼吸”的起点。愿我们共怀不懈奋斗之心,抵御独行的孤寂与困境,团队协作,勇渡人生的广袤草原!


文字来源:高二年级组    图片来源:高二年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