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至17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终评及颁奖系列活动在河北雄安新区举行。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李斌出席活动。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港澳地区及马来西亚、新加坡共约1200名学生、辅导教师及发明奖各地组织机构代表齐聚这片充满活力的创新热土,共赴一场汇聚青少年科创智慧的年度盛会。
经过层层选拔,八十中学高二11班杨煜坤同学的发明作品《线性磁力耦合肘部康复装置》(辅导教师:何斌、阮祥兵)和初一2班张娅糖同学的发明作品《DeepSeek部署下的AI语音识别智能书柜》(辅导教师:何斌等)突出重围进入全国终评决赛,最终分别获得银奖和铜奖。


“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是经科技部批准的唯一以国家领导人名字命名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奖项,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9届,参与的中小学生超过100万人,在国内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本届发明奖聚焦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与创新能力培养,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地区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的5.7万余名热爱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青少年积极参赛,共征集4.6万余件作品,涵盖发明创造、人工智能(编程)、创意设计、科技绘画等。经过专家多轮严格评审,590件兼具科学性和创新性的获奖作品脱颖而出,其中发明作品346件(金奖36件、银奖104件、铜奖206件)、人工智能(编程)作品183件(金奖20件、银奖57件、铜奖106件)、创意作品61件。评审专家表示,“当前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引起了青少年们的强烈兴趣。令人欣慰的是,许多作品紧扣社会热点议题,将前沿技术与生活需求巧妙结合,既体现了中小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又彰显了灵动的创新意识,展现他们未来运用人工智能破解现实难题、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和能力。”活动期间,还组织开展了院士科普讲座、与科学家面对面、雄安新区探索之旅、青少年无人机操作互动体验、“未来城市”主题展览、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成果展示等丰富多彩的科技实践活动,为青少年打造沉浸式科学体验平台,促进中外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沈蓓莉希望青少年朋友们以本次活动为新起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科学知识,保持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在科学的海洋中勇敢前行。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通用技术组老师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创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爱迪生发明社学生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以项目学习方式积极开展发明创新活动,鼓励学生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知识,制造出一件能够应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小发明、小产品。八十中学是北京市高水平学生社团-金鹏科技团电子与信息分团,发明创造更是学校的育人特色之一,这项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手脑并用,体现了八十中学培养有理想、强体魄、会学习、善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张娅糖同学的参赛感想
经过角逐我有幸参加了2025年8月在雄安举办的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大赛的国赛。我的作品是一台基于Esp32的语音智能识别书柜。它的诞生源于学习的日常。每日看到书柜堆满了凌乱的书籍便暗暗下了一定要设计可以助大家养成分类整理习惯的一架书柜的决心。进而又想到书柜若能播报与书柜对应格子相关的知识点便是更进一筹。我便做了个小调研发现许多同学也会出现同样的书柜凌乱的问题。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以Esp32为核心、部署Deepseek模型,为书柜赋予智能大脑。当我发出指令打开数学柜门时,舵机便会驱动对应柜门打开让对话式找书成为现实。整个项目我花了约2个月完成。最棘手的是如何连接对应Esp32和舵机主控器的线路与在Esp32上部署Deepseek:红黑的线路让我看的眼花缭乱,我反复的重插测试那些线路,并且修改烧录自己的代码进行调试;Deepseek的部署查阅了多种方案最终决定以调用API接口为准。当决赛现场演示时询问部署好的Ai智能体七年级下册英语规划时,我的书柜智能体平稳回答,我的心终于稳稳落地。这次大赛犹如打开了新世界的窗户,看到香港同学大语言模型推理应用,澳门同学IceGuardian X-Glide,上海同学唐氏综合症儿童反应与语言训练系统,深圳团队的无人机救助系统等等;小到开窗工具,大到抢救险灾的智能机器人,都让我深刻的体会到科技运用尤其是人工智能的高度在于解决问题的温度,没有真正的优与劣,而是在于其所代表的独特意向与创作目的,只要用真心去培育的均为佳作。让知识更可及;让爱心具像化;感谢大赛为青少年点燃创造的火花,感谢我的母校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感谢何斌老师给我提供的科技创新的土壤,我所获的铜奖是对过去的奠基,未来的起点,我相信,科技之光必将照亮每一本被打开的书。

杨煜坤同学的参赛感想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所有支持我的辅导老师何斌老师和我的家长。正是你们无私的鼓励与陪伴,赋予了我直面挑战、勇往直前的勇气。在本次比赛中,尽管遇到了诸多突发状况,但在何老师和父母的悉心指导下,我始终保持冷静,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每一个困难,最终斩获银奖。比赛的现场汇聚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创意,那些闪耀的智慧火花让我对创新与发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作品,完美展现了科技与生活的融合,让我深切感受到技术如何改变未来。想到这些灵感或许有一天会融入每个人的日常,我既感到责任重大,又满怀憧憬——前路虽远,行则将至;未来已来,心潮澎湃!在发明的创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任何创作与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设计与方案验证阶段,我尝试了多种实现方法,从中选出最适合我作品的路径,并在持续的学习和微调中不断优化,直至最终完成。这一过程让我接触到大量新知识,也锻炼了新的能力。我由衷享受这样的经历—它意味着主动走出舒适区,迈向更广阔的世界。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将继续保持无限进步的姿态,不断突破自我、坚定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