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由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与新清之友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北京香港学生清华暑期音乐营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来自北京、香港、天津三地的近五十名音乐学子怀揣着对音乐的热忱,以乐会友,共赴这场交响管乐的艺术盛宴。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金帆管乐团十三名同学和四名志愿者受邀参与本次活动。
开营当日午后,清华园内乐韵悠扬。在蒙民伟楼内,两岸学子以乐为媒,通过别开生面的破冰活动迅速拉近心灵距离。新清之友创始人、总监李泽森对参加此次音乐营的全体学员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以抗战胜利 80 周年为主题举办此次音乐营,继续坚定不移的推动内地与香港青少年的近距离交流与相处,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意义深远。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连接彼此的心灵与文化。学员们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但音乐已然成为我们共同的语言和连接纽带。未来5天,我们将共度充实而难忘的时光。”当《我的祖国》的动人旋律在分声部排练后首次奏响,标志着音乐营的正式启航,更谱写出青春交响的华彩序章。夜幕降临,学子们漫步水木清华,在二校门的鎏金匾额前定格下珍贵瞬间,百年学府的深厚底蕴令每位参与者心潮澎湃。
7月17日清晨,音乐营师生共赴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展文化溯源之旅。在青铜重器与翰墨典籍之间,年轻乐手们触摸到五千年文明的脉动,艺术灵感与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下午的排练厅内,《庆典序曲》的辉煌号角与《七律·长征》的磅礴旋律交相辉映,学子们以日渐默契的合奏,将《歌唱祖国》的深情演绎得荡气回肠。
7月18日的排练场上,学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完成了全天的艺术打磨。在指挥的悉心指导下,所有曲目都已初现雏形,师生间的艺术共鸣也日渐深厚。在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全体成员肃然起立,这不仅是对庄严国歌的崇高礼敬,更是对峥嵘岁月的精神传承。学员们演奏的经典之作《在希望的田野上》经过独具匠心的改编,以崭新的艺术语汇焕发出时代光彩,为这首承载集体记忆的歌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中国日报社记者探访音乐营现场,被这里跨越国界的艺术对话深深吸引。在专题采访中,用镜头捕捉了学员们全情投入的合排场景、默契无间的团队协作,以及不同文化碰撞出的艺术火花。
7月19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任炜东校长莅临清华大学,观看同学们的汇报音乐会。三地学员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共同演绎了一场饱含情感与默契的精彩演出。
新清之友创始人、总监,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学者李泽森说:“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此次京津港三地学员跨越地域,以乐会友,不仅是一次技艺的切磋与提升,更是一次青春的对话、文化的交融和友谊的播种。新清之友音乐营首次举办管乐演出,也是一次全新尝试。”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在致辞中回顾了音乐营三年发展历程,感谢发起人李泽森、刘智敏搭建京津港青少年交流平台,让学员们感受清华文化。她表示音乐将深化内地与香港青少年友谊,并鼓励学员报考清华,预祝演出成功。
香港特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阮慧贤表示,“新清之友”项目为香港青年搭建了认识祖国、参与国家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她指出音乐营排练的爱国曲目意义特殊,相信通过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能进一步增强学员们的民族认同感。她期待这场音乐汇报演出成为两地文化交融与情感共鸣的生动展示。
著名指挥家于海老师以深厚的学养,徐徐展开国歌背后的历史画卷,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每个音符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民族记忆。
当庄严的国歌奏响,汇报演出的序幕在激荡人心的旋律中拉开:《庆典序曲》如春风拂面,瞬间点燃了全场的欢快氛围;《七律·长征》以铿锵的节奏,将红军长征的壮阔史诗娓娓道来;当《我的祖国》熟悉的旋律响起,在场观众无不心潮澎湃,强烈的共鸣在剧场内久久回荡;《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曲中,新清之友创始人、总监李泽森的精湛演绎,让小提琴的婉转与管乐的雄壮交融生辉;《青春之舞》的欢快节奏让学员们情不自禁地随着旋律摇摆,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最终,全体演员与观众齐声高唱《歌唱祖国》,在激昂的歌声中为这场视听盛宴画上圆满句号。汇报演出中,学员们自信、专注、充满热情的表现,展现了新一代中国青少年的风貌。
演出落幕,八十中学员向艺术家们、新清之友创始人、总监李泽森及香港学员献上八十中文创纪念品。
结营仪式开始,李泽森对京津港三地学员在为期5天的排练演出中展现的热情与才华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这动人时刻,新清之友官方精心制作的纪实短片将数日来的珍贵记忆重现——排练时的专注神情、舞台上的璀璨绽放、交流时的会心微笑,每一个画面都让在场学子热泪盈眶。当最后一张大合影定格下所有灿烂笑脸,第三届北京香港学生清华暑期音乐营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与依依惜别中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新清之友活动为京津港三地学生构筑了音乐殿堂,让北京、天津、香港三地的年轻音乐爱好者得以同台切磋、共谱华章。在艺术造诣深厚的指导老师们悉心点拨下,学员们的演奏技巧得以精进。更弥足珍贵的是,三地学子因音乐结下的深厚情谊。从初次见面时的羞涩问候,到排练间隙的欢声笑语;从同台演出时的默契配合,到临别之际的依依不舍。这些年轻的心灵在五线谱的牵引下,早已跨越地域的界限,建立起真挚的友谊。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金帆管乐团的团员们以饱满的精神风貌和精湛的艺术造诣参与清华暑期音乐营,北京、天津、香港三地师生在此次音乐营的互动交流中展现了青年学子的卓越风采。他们不仅实现了专业技艺的飞跃提升,更在合奏中淬炼出团队的默契与凝聚力。那些跳动的音符,已然化作无形的纽带,在京津港三地年轻心灵间架起一座跨越地域的艺术桥梁。
展望未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将继续支持新清之友,携手京港两地青少年的深度艺术交流。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座用音乐筑就的青春之桥,必将培育出更多的栋梁之才,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奏响更加壮美的乐章!
-- 学生感想 --
樊恩彤
参加清华音乐夏令营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专业指导和密集排练,我对红色音乐主题有了更深理解,尤其于海老师的国歌课让我深刻体会到民族精神。与京港同学的音乐交流跨越了文化差异,结下深厚友谊。清华的艺术氛围和蒙民伟音乐厅的演出经历提升了我的音乐审美与自信。感谢八十中金帆管乐团提供这次宝贵的学习成长机会。
童一诺
这次新清之友音乐营给我的暑假增添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技能和技巧,提升了专业水平。不仅如此,我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虽然大家来自香港北京天津三个地区,但所有学员都在努力练习和磨合,在团队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在专业的训练环境中,在浓厚的艺术氛围里,我不仅收获了技艺的成长,更得到了心灵的历练。舞台上演出的那一刻,前所未有的荣幸与激动涌上心头,我也深刻体会到音乐超越语言的力量。
张熙瑶
此时彼方,我已准备好和五湖四海的乐手相遇,在清华大学这片富有丰饶与诗意的土地上,书写一场音乐与友谊的篇章。在与港津京学生的交流中,我见证了每位青少年对演奏独到的见解与体悟,微笑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青春的乐章为我们而奏响。诗意的栖居于音乐的世界,当生命与外界交流共振,我与世界并肩。
刘颜铮
为期五天的音乐营活动像一场流动的旋律,在记忆里留下了轻快又深刻的印记。通过参与此次音乐营活动,我不仅认识了更多同样热爱音乐的朋友,还有幸能够结识很多香港朋友,同时也提高了我的专业水平。今年恰逢《义勇军进行曲》创作90周年,于海老师为我们呈现的国歌课,让我对国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同时也更感受到先辈们以肩扛山、以足拓路,在风雨中为我们蹚出前路,在黑暗中为我们点亮灯火。如今的国泰民安、蒸蒸日上,从来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他们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结晶,每一寸繁荣里都藏着他们未曾停歇的脚步,更指引着我们以音乐为纽带,奏响铭记历史、团结奋进的时代强音。以青春之声回溯历史,用激昂旋律展望未来。
李佳聪
很荣幸能够成为新清之友的一员,通过这几天在“新清之友”的学习,我在八十中师哥师姐的带领下,改变了之前内向的性格,变得更加自信大方,积极与香港同学交流,找到了许多志趣相同的朋友。我在本次活动中吹奏短笛,通过每次单排和合排,我学会了团队配合。除了乐团排练,我们还参观了中国考古博物馆,了解到中国考古的历史,感受到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这更好地增加了香港同学对大陆的了解,也给予同学们除音乐外的多元学习机会。最后,感谢”新清之友“和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让我能够有机会参与本次活动,并从中获益良多!
韩若水
这意义非凡的五天,不仅是不同乐器协同演奏的过程,更似不同性格在音色、音调与节奏的交融中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前期排练中,各专业老师悉心指导,不仅针对不同声部特点给出训练方法,更用生动的比喻点明关键。随后的合排格外顺利——指挥老师大开大合的动作清晰易懂,同学们技艺高超,磨合迅速。活动尾声,于海老师的国歌课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令我感悟颇深。汇报演出效果极为出色,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同学们克服困难、收获友谊、挥洒汗水的青春旋律。虽然疲惫,但一切都值得!
董远夫
在参加新清之友音乐营的活动中,我们和来自北京香港多所学校的同学相聚,大家因音乐结缘。我有幸与一位香港小伙伴住在一起,一同交流两地许多趣事,真切感受到祖国各地的多元统一。在音乐的选择上,我们演出了《国歌》等许多红色歌曲,倾听来自于海老师对于国歌的讲座,让我大大加深了对于国歌深刻含义的理解,更加明白新时代青年奋斗的意义。
贾 栩
这次集训我收获满满,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的理解都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每个人都要精准配合,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每天的练习虽然十分辛苦,当看到整体进步时,一切都值得。这次经历不仅让我更热爱音乐,也学会了坚持和专注。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和乐团一起演奏更美的音乐!
张宬林
来到新清之友音乐营后。我在这里见到了来自北京香港各地学校的同学们,结交了许多新的朋友。音乐营的生活十分多彩,我们不光排练了各类经典曲子,还参观了考古博物馆,让我收获良多。汇报演出时,听于海老师的国歌课,加深了我对国歌更深入的了解;排练固然辛苦,演出时也不乏收获的喜悦。所有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王思蘅
通过这几天在“新清之友”的学习,我在八十中师哥师姐的带领下,不仅提升了管理团队的能力,还改变了之前内向的性格,变得更加自信,积极与各地同学交流,认识了许多来自香港、天津以及北京其他学校的同学,找到了许多有着共同话题与爱好的朋友,一起讨论音乐的技巧与表达。
除了乐团排练,“新清之友”还组织我们去了中国考古博物馆,让我们的体验与学习不只局限于音乐,在实践中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给予学生们多维度的体验,感受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还到球幕影厅观看了中国考古的发展史,古今结合,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速度,增加香港的同学对大陆的了解,使学生全面成长。
感谢“新清之友”和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我在此次活动中受益良多,非常荣幸成为“新清”的一员,希望下次我还可以站在这里,感谢!
宛明轩
本次“新清之友”活动令我收获满满,我不仅在排练的过程中与来自香港、天津和北京其他学校的朋友共同探讨艺术见解,一起聊天玩耍,也在金帆管乐团师哥师姐的带领下完成了许多志愿工作,这令我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调组织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次宝贵的经历令我终生受益!我在本次表演活动中演奏了多种打击乐器,作为一名钢琴演奏员,这次活动是对我演奏能力的一次综合性提升,增加了我对打击乐的理解,锻炼和拓宽了我的能力,并和于海指挥配合完成演出,令我非常激动!希望下次我还能为第四届“新清之友”清华暑期音乐营尽自己的一份力!
彭美文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音乐营形式的暑期活动,此次活动既是一次对身心的放松、对自我的探寻,又是一次结交良友、感知温暖的契机。以“八十中学生”的身份参与新清之友这样高水平有深度的音乐营,是对我高中生活的最好挥别与升华。于此,我体悟到音乐真正的魅力远不止于将音符编织成动人旋律,更在于它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让人与人之间实现灵魂的共鸣与默契的协奏。
夏培峰
很荣幸能够参与北京香港学生清华暑期音乐营,与来自北京和香港的同学们共同学习、深度排练、并肩演出,这段经历令我受益匪浅。在活动中,我们同为音乐而来,在美妙的旋律中建立起了互联的桥梁,相互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习俗,参观考古博物馆,让我们感悟到恢弘历史,体会到中华的历史厚重。在一次次的排练中我们相互磨合,每一位老师尽心尽力让我们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美的呈现出几部高难度的作品。在最后的演出中,有幸能够请到于海指挥为我们讲解国歌的历史,并一同奏响国歌,让我对于国歌的理解更加的深入,深刻的体会到国歌的意义,这几天生活中我们与来自各地的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起经历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终生难忘。最后,感谢八十中金帆管乐团,感谢“新清之友”给予我的平台,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张博闻(志愿者)
与去年不同,第一次以临时助理的身份参与到“新清之友”音乐营中,在这五天的音乐营生活里,从服装的对接,排练场地的布置和大小活动的组织,我设身处地体会到了幕后工作的不易;感谢“新清之友”给予我这次机会,不仅体验到了活动背后的千丝万缕,更让我触摸到“责任”与“协作”的温度,同时也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学们定会带着这份精神,继续向前!
陈悦琳(志愿者)
有幸参加此次“新清之友第三届北京香港学生清华暑期音乐营”。从学员到志愿者身份的转变,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各位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同时这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在工作中得到历炼,工作能力得以提高。感谢“新清之友”给予我和同学们的机会,很荣幸的参与到从开营前的准备工作到最后的汇报演出,见证了我们和各位营员共同的成长与进步。希望通过此次音乐营可以很好的促进我们和香港学生的友谊,希望“新清之友”越来越好!期待下次见~
刘益思(志愿者)
作为曾参与其中的学员,此次以志愿者身份重返“新清之友第三届北京香港学生清华暑期音乐营”,心境格外不同。从前只看见舞台上的精彩,如今亲身参与幕后筹备,才真正懂得老师们统筹协调的忙碌、指导排练的耐心,每一份付出都让我倍感敬佩。
这段时光里,从整理营员资料、协助安排每日行程,到配合完成汇报演出的场务工作,每一项任务都是成长的养分,我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也在实践中稳步提升。尤其难忘和香港营员一起排练的时刻,让友谊在旋律中悄然升温。
由衷感谢母校八十中与“新清之友”给予的成长契机,愿这场音乐之约能让两地学子的情谊愈发深厚,也祝愿“新清之友”未来能搭建更多交流平台,期待与这份温暖再次相遇!
赵熙地(志愿者)
今年是我第三次参加新清之友北京香港学生清华暑期音乐营,这次我以志愿者的身份在音乐营为各位老师和学员提供服务与帮助。每一年的音乐营活动都能带给我巨大的收获,在这里我开拓了视野,提升了交流能力,我的音乐素养也得到了提升,我认识了许多来自香港和北京的朋友,至今仍然保持联系,交流音乐与各自的生活。感谢八十中以及主办方“新清之友”为我们提供的宝贵平台。
作为志愿者,我参与了开营前的物料准备、谱务等物资打印以及演出前后的音响灯光协调,通过志愿者工作提升了沟通能力,多线任务处理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再一次与师弟师妹们一起和香港的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再次感谢我的母校八十中,感谢金帆三班,感谢“新清之友,希望未来有更多八十中师弟师妹参加音乐营,我们以音会友,以乐通心,继续与香港的同学用友谊谱写美好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