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创新人才,探索贯通培养新路径——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育集团举办少年工程院课程暨STEM教育座谈会

2025-10-16

为深入贯彻实施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集团课程创新实验项目,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2025922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育集团在望京校区举办了少年工程院课程暨STEM教育座谈会。中国教育电视台对活动进行了全程报道。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郝京华及其专家团队,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庆玉,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育集团校长任炜东、八十中党委书记喻江等领导班子成员,以及集团各校区、成员校课程干部和科学、工程相关学科教师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

座谈会由八十中教育集团校长任炜东主持。任校长首先对与会专家领导表示热烈欢迎。他在题为《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做一件面向未来的事》的分享中,系统阐述了集团基于“生态立体”理念构建的“多元-卓越”课程体系框架,并分享了在“三层两翼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上的探索与实践。任校长回顾了集团引进“少年工程院”课程的历程:从202410月首次赴杭州考察,到集团教师工作坊的成功举办,再到课程在小、初学段多个校区、多个成员校的先行试点,直至2025年秋季学期在集团内的全面推进,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他强调,“少年工程院”课程是集团在“多元-卓越”课程体系框架下,承接“课创计划”精神,探索小初高学段贯通培养新渠道的一次关键实践。其核心目标是通过项目式、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打破学段与学科壁垒,为学生搭建成长“立交桥”,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程素养,厚植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随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科学课标组组长郝京华教授做了题为《STEM教育之我见》的专题报告。郝教授以宏大的历史视野,系统梳理了科学教育的四个发展阶段:从19世纪前以实用性知识为核心,到20世纪中叶聚焦概念与方法,再到20世纪下半叶转向科学素养,直至21世纪科技素养与STEM教育的兴起。她深刻指出,工程技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远不止于动手,更在于引导学生理解真实世界的运行逻辑,建立分析、设计、建构、迭代的“工程思维”,并通过有挑战的实践任务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郝教授提出了构建“金字塔式”工程技术课程体系的实践模式:底层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体验与启蒙的“全景式”基础课程;中层是面向有兴趣的学生、强调综合应用的“项目化”拓展课程;顶层则是面向有特长的学生、对接未来专业的“专业化”精英课程。报告理论与实践并重,为集团深入推进相关课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高远的实践指导。

集团授课教师代表分享了各自校区的实践成果。北皋分校高美臣老师详细汇报了通过PBL驱动、安全规范前置、以“做”代“教”等策略,成功实施《神奇的机械》等课程,将课标要求与素养培育落到实处。南校区张丹莹老师展示了《能源中心高阶》课程的探索,学生们通过分析能源原理、设计新能源方案、动手进行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模拟实验,显著提升了能源意识与探究能力。北校区杨润、方醒醒老师通过项目式学习对学生跨学科知识运用、综合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作用。东校区周军、姚婧轩老师汇报了在初中及小学阶段分别开展工程教育的经验,通过项目式体验、分步技能训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工程兴趣,培养了其工具使用、草图设计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花家地小学、白家庄小学望京新城校区课程干部汇报了新学期少年工程院课程实施情况。

与会专家——包括人教社科学编辑室主任张军霞、编审王海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邢乃贵、副秘书长吴东凝,以及少年工程院课程研发负责人赵韵琪等对八十中教育集团在少年工程院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们认为,集团的探索方向明确、实践扎实、覆盖面广,有效呼应了“课创计划”关于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方式变革、搭建学生成长立交桥等核心要求。专家们并就课程体系的学段衔接、跨学科深度融合、师资专业发展、评价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

活动期间,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了专题采访,从多个维度深入展现了八十中STEM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任炜东校长在采访中强调,集团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是育人核心。他形象地将课程比作“跑道”,指出要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孩子设置多元化的发展赛道。他指出,科学、技术与工程教育的关键在于“做中学、学中创”,并期待少年工程院课程能够辐射全体学生,全面提升其科学与工程素养。郝京华教授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指出在强调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阶段系统性的工程技术教育是培养未来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石。她特别提到了师资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科学素养、工程素养及STEM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分享则让STEM教育的价值变得具体可感。化学特级教师吴卫东谈到,STEM课程将抽象的科学原理与生动的工程实践相结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地理组张美琼博士后则阐述了工程思维的跨学科魅力,认为它能培养学生综合解决真实世界复杂问题的能力。杨欢老师生动展示的课堂教学案例与高三(15)班郭昕怡同学的成果汇报,成为了这一理念的最佳注脚。郭昕怡介绍了她参与的气象观测项目,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能够为学校未来的植被规划提供科学指导,更重要的是,在项目过程中,她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了极大提升。这正印证了北京市第八十中学STEM教育的核心目标:引导学生像工程师一样思考,在实践中创造,在创造中成长。

本次座谈会是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育集团承接并落实“课创计划”的一项具体举措,体现了集团在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上的积极探索。未来,八十中教育集团将继续完善工程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为首都基础教育的实践与发展贡献力量。

 

文字来源:集团课程发展中心    图片来源:集团课程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