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潋滟,诗意盎然。在第七十六个国庆节来临之际,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东校区于9月30日下午在学校礼堂隆重举行了“月满华诞 诗韵校园”首届迎国庆诗歌朗诵会。初一、初二年级全体师生齐聚一堂,以诗传情,以声献礼,共同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以诗为媒,传递爱国情怀
本次诗歌朗诵会以“中国梦·爱国情”为主题,旨在通过诗歌的艺术形式,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红色基因深植心灵。
从动员说明会到班级排练,从背景音乐制作到主持人培训,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师生们的心血与智慧。各班学生积极准备,精选或原创爱国主题诗歌,结合音乐、服装、道具等多种表现形式,力求在舞台上完美呈现。
舞台绽放,青春与诗意共鸣

朗诵会在庄严而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主持人毕玺之、王焯然深情开场,随后,学校合唱团以一曲《期待的远方》率先登台,为整场演出奏响动人的序章。同学们以清澈悠扬的歌声,唱出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为接下来的诗歌朗诵营造了深情而蓬勃的氛围。

紧接着,各班依次登台展演。初一学生朝气蓬勃,初二学子沉稳深情,他们用铿锵有力的声音、饱满真挚的情感,朗诵出一首首动人的诗篇。
《盛世中国》《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从沉睡中醒来》……一段段经典与现代交织的诗文,在同学们的演绎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们以其深情的朗诵,丰富的表情、大方的姿态,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由初一、初二全体班主任、年级组长组成的教师代表也登上舞台,朗诵了原创改编诗歌《岁月如歌 教育如诗》,以深情的朗诵表达对祖国的敬意与对教育事业的热忱。






表演部分结束后,初二语文组组长王玉荣老师在点评中肯定了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并鼓励大家继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


诗意浸润校园,文化滋养心灵
此次诗歌朗诵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演绎中增强集体荣誉感与民族自豪感。
东校区主管李进主任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东校区持续开展“每日晨诵”诵读活动,希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专注力,提升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一学期以来东校区师生积极响应。本次活动就是一次日常晨诵活动的集中展演。八十中学东校区将继续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推动文化育人、活动育人,让诗韵飘香校园,让爱国情怀永驻师生心间。
学生朗诵展演感受
七年级1班 晶翔同学
9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首届“月满华诞,诗韵校园”迎国庆诗歌朗诵会,感慨万千。
同学们的诵读,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的祖国,从开国大典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盛世华章,无数的先辈用热血铸就了今日的辉煌。76个春秋,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才铸就了今日的盛世中国。
每班的诵读,让我尤其感受到祖国科技的迅猛发展:高铁朝发夕至,嫦娥号九天揽月,蛟龙号征服大海,东风61维护和平……今日之中国,科技创新成为祖国发展的不竭的动力,国富民强,我们终于可以对先烈说,山河换新颜,这盛世如您所愿。
这次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展望。让我感受到了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铭记历史,奋发图强,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年级2班 莫涵同学
国庆前夕,东校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班级诗歌展演活动。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全体师生在诗歌的韵律中,共同感受了经典的魅力与时代的脉搏。
活动中,各班匠心独运,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有的班级深情并茂地集体朗诵,用声音传递诗歌的意境;更有班级大胆创新,将诗歌与舞台剧巧妙融合。尤其令人动容的是那个以“穿越历史的时空对话”为主题的简短舞台剧。当身处和平年代的少年与抗战小战士在舞台重逢,那跨越历史的凝望与问答,瞬间击中了所有人的心扉。这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表演,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当下的珍惜。
这次活动,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诗歌的力量可以如此磅礴,青春的绽放可以如此夺目。相信这份感受,必将化为温暖的集体记忆。
七年级3班 柏妍同学
9 月 30 日下午,学校开展了《月满华诞,诗韵校园》迎国庆诗歌朗诵会。当最后一句朗诵落音,掌声如雷鸣般涌来,我站在舞台中央,激动与自豪交织,这份震撼至今未散。
演出前,我们班像个温暖的大家庭。没有专业化妆师,大家就争当 “小造型师”:大家互相帮对方整理衣领、用生涩的手法化妆,一切都那么地和谐、有序。在这一刻,我真正感觉到了在共同的目标前,“我们”已然成为了紧密相连的共同体。
登上舞台,灯光落下,台下目光让我心跳加速。可当我们齐声念出“从沉睡中醒来”“我们呐喊”“我们振臂”“打倒寄生虫”时,同伴们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在无形中给予了我无限的勇气和激情。我明白,我心中被唤醒的,是中华儿女骨子里的倔强,是振兴家国的责任与担当。
最后,老师们压轴朗诵 《岁月如歌,教育如诗》,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我被老师们博大和深沉的教育情怀深深感动着。
这次朗诵会不只是一次表演,还是生动的历史课,让我知和平可贵;是团队课,让我感集体温暖;更是心灵洗礼,让我这个初一 “小萌新” 懂了 “责任” 与 “传承”。感谢老师与学校,这个下午的成长回忆,我会永久珍藏。
七年级4班 梓菡同学
当《我爱我的祖国》音乐响起,初一四班的诗歌朗诵正式开始。我坐在钢琴凳上,心潮澎湃,那份激荡的情感久久不能平复。参加参加这次“盛世如你所愿”诗歌朗诵活动,远不止是一次表演,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和一次灵魂的对话。
第一,是与历史的深情对望。
我们朗诵的,是“山河犹在,国泰民安”的告慰;是“这盛世,如您所愿”的承诺。每一字、每一句,都像一块厚重的砖石,铺向历史深处。我们仿佛看见烽火岁月里先辈们坚毅而期盼的眼神,听见他们为光明未来发出的呐喊。那一刻,我们不再只是朗诵者,更是历史的转述者、承诺的践行者。
第二,是个人与时代洪流的共鸣。
我们日常的烦恼、学业的压力,在“盛世”这个宏大的主题下,找到了归属与意义。我们今日能安宁地坐在教室读书,自由地追求梦想,正是这盛世最平凡却也最珍贵的注脚。
第三,是集体力量的震撼与感动。
在现场,无论是稚嫩的童声还是沉稳的嗓音,当所有人都朝同一个方向倾注情感,所产生的凝聚力是惊人的。我们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情感的共鸣腔,共同放大着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活动结束后,“如你所愿”四个字久久萦绕心间。它既是一份告慰,也是一份考卷。它提醒我们,享受盛世的同时,更要有“强国有我”的担当。这份感受,已化作激励我们脚踏实地、不负时代的内驱力。总而言之,这次朗诵活动,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却远不止于说教。它让我们在声音的共振中,找到了自己的责任与方向。
八年级1班 赵恒同学
秋夜清风,桂香浮动。“月满华诞·诗韵校园”朗诵会,为这个特别的季节增添了双重浪漫——家国同庆的豪迈,与诗书校园的雅韵。
当皎洁的“月光”流淌在舞台上,同学们用颂词作为桥梁,巧妙地将国与家、圆满与奋斗相连。我们既在《望月怀远》的古典韵律中品味乡愁,也在赞美新时代的激昂篇章里感受国家的崛起。月光所照,皆是家园;诗韵所至,皆为华章。这一刻,宏大的爱国情怀与个人的细腻情感,在优美的颂词中完美交融,浸润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这场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正在于这种和谐的融合。它让爱国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可感、可触的温情与力量。这个夜晚,因诗韵而难忘,因这份双重的祝福而熠熠生辉。
八年级2班 子墨同学
站在学校礼堂的聚光灯下,当全班同学齐声喊出“我爱你,中国”时,我的眼眶湿润了。这份感动,源于这些天与《九三阅兵,祖国的荣光》这首诗的朝夕相处。
最初拿到朗诵稿时,“八十响礼炮”“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这些词对我而言只是历史书上的概念。但在一次次排练中,当领诵的同学用清亮的声音描绘“九月的晴空下,天安门广场闪耀光芒”,当另一位同学用深沉的语调诉说“八十响礼炮回荡着历史的厚重”,那些文字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我看见了礼炮轰鸣的庄严,听见了受阅部队铿锵的步伐。
最让我震撼的是读到“八路军、新四军,抗联与游击队,他们的信念仍在新时代熠熠闪光”这段时。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们朗诵的不只是诗句,更是一种精神的接力。当全体同学齐声宣告“我们不惹事,但绝不怕事”时,作为新时代少年的责任感在胸中激荡。
这次朗诵让我深刻体会到,爱国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要把先辈们用热血铸就的精神传承下去,化作我们刻苦学习的动力。我们会像诗中誓言的那样,坚定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力量”!
八年级3班 兆琨同学
从团队协作与集体荣誉感出发 “从最初的各读各的,到后来我们声音、动作、情感都融为一体,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我们是一个集体”。“当我们在台上齐声朗诵,听到台下热烈的掌声时,那份骄傲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
八年级3班 凡丁同学
从个人成长与自信建立出发 “第一次站在这么多人面前表演,我紧张得手心冒汗。但当我沉浸到诗歌里,忘我地表达时,我战胜了恐惧,感觉自己棒极了!为了背下长长的诗篇,我练习了无数遍。当最终流畅地完成时,我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意义。
八年级3班 斯雅同学
从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出发 “以前觉得古诗很遥远,但通过表演《红与岩的对话》,我仿佛触摸到了信仰的温度——那不是书本上空洞的概念,而是江姐受刑时紧咬的牙关,是渣滓洞里绣出的红旗上每一针的灼热。它冰冷如铁,却又滚烫如血。“我为我们的诗歌配了画和音乐,当所有的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时,诗里的画面一下子就活过来了。”